鄭棉:短期承壓調整 但回落空間受限
11月初,受美國啟動新一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美元指數持續下跌、中國供需缺口因素支撐,充裕的流動性繼續進入棉花市場炒作,推升棉花價格持續刷新高點,ICE 3月棉花期貨合約觸及151.95美分的高位;鄭棉1105合約達到33720元/噸的歷史新高;中下旬,受國內出臺穩定物價措施以及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影響,棉花價格快速回落,展開深幅回調走勢。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從全球供需狀況來看
11月9日,美國農業部發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本期報告調低了2010/11年度全球消費量和期末庫存量,防止了總供應量的下滑。由于修正了中國大陸2009/10年度的平衡表,其期初庫存較上月數下調了65.4萬噸,這主要反映了近期越來越明顯的工業庫存短缺。全球總產量調減了21.2萬噸,因為中國大陸、美國、巴基斯坦、希臘和土耳其等地區的減產超過了巴西、澳大利亞和烏茲別克產量的增加。由于供不足需,全球棉花消費量減少為2543.5萬噸,較上月數下調了3%,低于上年度1.4%。與上月相比,中國大陸、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泰國、美國、越南、巴西和土耳其的消費量均有所下調,這部分被印度用棉量的增加所抵消,這主要利益于印度的棉花出口限制政策。全球貿易量較上月增加了近17萬噸,中國大陸增加了43.6萬噸,但部分被其他國家進口的減少所抵消。全球期末庫存下調了5%,為918.8萬噸。2009/10年度和2010/11年度的全球庫存消費比分別下降至37%和36%,是自1993/94年度以來的最低值。
該期報告調低了2010/11年度美國棉花產量和國內用棉量,而調高了出口量。產量是由于德克薩斯減產的幅度大于東南地區和三角洲地區的增產幅度,因而較上月下調了9.8萬噸,為401.1萬噸。美國內紡織用棉量因近期棉價大幅上漲而減少了3.3萬噸,為75.1萬噸。出口因國外需求旺盛和合約格外強勁而增加了5.4萬噸,達到342.9萬噸。期末庫存下調了10.9萬噸,只有47.9萬噸,為1925年以來的最低。預計生產者年度可接受平均價格區間上下限分別調增了4美分和2美分,為74-86美分/磅,上下限各增加了7美分。
(二)、新棉上市情況
11月18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承建的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2010年度我國棉花產量情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調查,在201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涉及15個植棉省(自治區)、87個植棉縣(市、團場)。結果顯示,由于今年棉花播種期遭受低溫、吐絮期遭遇連續強降雨等災害天氣,棉花質量和產量均受到不利影響。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568.2萬畝,較上年減少1.1%;單產84.0公斤/畝,下降4.4%;總產量636.0萬噸,減少5.5%。
分區域看,8、9月份黃河流域棉區遭遇持續強降雨,棉花吐絮及秋桃生長受到影響,霉桃、爛桃、僵瓣棉現象增多,籽棉質量、產量均有所下降,收獲時間推遲。該棉區平均單產70.4公斤/畝,較上年下降1.4%;面積2968.5萬畝,下降7.0%;總產量209.1萬噸,減少8.3%。其中,山東省東部、河南省南部受災較為嚴重,兩省總產量預計分別下降9.4%和14.0%;河北省主產棉區所受影響有限,總產量增加0.4%。
受9月下旬持續降雨和10月冷空氣侵擾的影響,長江流域部分棉區空氣濕度大、光照偏少,棉桃霉爛現象增多,棉花單產和品質均有所下降,但鑒于植棉面積較上年擴大,總產量有所增加。該棉區平均單產67.4公斤/畝,較上年下降3.7%;面積2075.6萬畝,增加5.1%;總產量139.9萬噸,增加1.2%。其中,湖北、安徽兩省受不利天氣影響明顯,總產量分別下降2.5%和3.8%;江蘇省單產提高13.3%,總產量增加14.6%。
3月底至4月初的大風浮塵降溫天氣對西北內陸棉區春播造成一定影響,9、10月份冷空氣活動頻繁,降雨、霜凍等天氣均不利棉花生長和采摘,氣溫驟降對新棉吐絮及成熟度影響較大,籽棉收獲時間進一步推遲。該棉區平均單產114.0公斤/畝,較上年下降7.8%;面積2507.5萬畝,增加1.5%;總產量285.9萬噸,下降6.5%。其中,新疆單產下降7.7%,總產量減少6.0%。
(三)、進出口方面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10月我國棉花進口量為9.6萬噸,較9月減少10.5萬噸,減幅52%,較去年同期下降19%;2010年1-10月累計進口棉花為225萬噸,同比增長88%。2010年度前兩個月累計進口29.6萬噸,同比增長34.5%。10月份平均進口價格漲幅擴大,達到2131美元/噸,較9月上漲69美元,漲幅3.3%。
10月份,美元匯率持續下滑,國際棉花期現貨價格繼續上沖,連續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印度第一批93.5萬噸棉花出口登記迅速完成。當月我國棉花進口價格再創新高,進口量則大幅下降,除進口巴西棉花較上月小幅增加外,美棉、澳大利亞棉和印度棉大幅下跌,其中美棉所占比例已不足三分之一,但仍為第一大來源國。進口烏茲別克和巴西棉增長快速,分別上升為第二位和第三位,澳大利亞退至第四。當月我國從美國共進口棉花2.8萬噸,較上月下降86.3%,占總進口量的29.2%;從烏茲別克進口2.3萬噸,較上月增長了2倍,占24%;進口巴西棉1.6萬噸,較上月增長了27%,占16.4%;進口澳大利亞棉6530噸,較上月減少了83%,占6.8%;從印度進口2866噸,下降83%,僅占3%。
(四)、政策調控壓力
11月8日發改委等七部門緊急下發通知,要求產棉區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市場和質量監管,加強對社會游資租廠或委托收購加工棉花情況的排查,嚴肅查處擾亂市場秩序和不履行質量義務的違法行為,并嚴厲查處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的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