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下跌 服裝價格又怎樣?
入冬以來,受上游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將被吞噬。”
近幾個月來,紡織行業內再沒有比棉價更牽動人心的了。棉花價格忽而大漲忽而大跌,漲亦憂來跌也憂!
進入9月,棉花期貨、電子撮合、拋儲棉和棉花現貨價格大幅沖高,國內新棉籽棉收購價均超過了8元/公斤,有的甚至超過10元/公斤。
此后,一路狂漲的棉價在11月中旬突然變盤。11月11日至12日,棉花期貨價格連續出現兩個跌停板,并火速直線下滑。11月25日,鄭州商品交易所(CZCE)棉花期貨(1105主力合約)收盤價格為25270元/噸,與11月10日的最高價格33720元/噸相比,下跌了25.06%;11月26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棉)為26681噸,與11月11日31302元/噸的歷史高位相比,已下跌4621元/噸,跌幅達14.76%。
明年春裝:價格上浮鎖定5%-10%
入冬以來,受上游棉花價格暴漲的影響,四大紡織原料掀起了新一輪飆價狂潮。接著,服裝市場“漲”聲一片。“一旦原料漲價增加的成本難以轉化,服裝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將被吞噬。”業內人士認為,服裝企業已經被逼到利潤生存的極限。
然而,日前記者在第1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上采訪時卻發現,這里的服裝市場并未遭受高棉價的侵襲。作為中國流行趨勢的風向標和時尚發布地,虎門服裝的價格沒有“變臉”,市場銷售依舊火爆。剛剛圓滿落幕的服交會還爆出利好:參觀及采購人數超過80萬人次,意想交易額約46.3億元。
不過,記者在虎門采訪時也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明年春夏裝上市時,可能會是另一番風景。有人預測,明年春夏裝上市價格將會上浮5%-10%,到時虎門再也不會是“世外桃源”。
其實,隨著棉花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揚,全國各地的許多服裝品牌早已在十一期間調價,特別是羽絨服等冬裝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虎門溫純服裝公司總經理助理房偉告訴記者,目前虎門服裝市場上出售的服裝大都是棉花漲價之前進的原材料,所以市場價格還算平穩。棉價飆升后進的原料,大概會影響到明年的春裝。房偉說:“在棉價走高的那段日子里,棉花一天一個價,有時一頓飯的功夫,就會損失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棉價的‘變幻莫測’實在有些離譜。”
據介紹,棉花作為棉紡類企業的主要原料,一般要占到成本的60%-70%。按行業平均12%的利潤計算,棉價每漲1%,企業利潤降幅就是0.53%。明年虎門春裝上市時,價格浮動的空間有多大?5%還是10%?但記者更多的是聽到虎門服裝企業的“降低成本說”。一些企業表示,將努力從面料、設計、運營等環節采取各種方式降低服裝生產銷售成本。房偉告訴記者:“我們會爭取擴大規模采購和創新營銷渠道。‘溫純’將主打簡約設計,通過減少款式的復雜程度,達到減少面料的使用。另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我們還將采取多渠道銷售模式,除了實體店外,也將開始嘗試網絡,這樣運營成本相對會減少很多。”
棉價期貨:前十大買家不是紡企
棉花價格跌幅接近15%;棉花期貨價格跌幅超過25%,面對近期棉花價格的戲劇性變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徐文英指出,這是前期市場過度炒作之后的修正回歸。此前,高速飛漲的棉價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風險。這種上漲并不是由剛性需求拉動的,脫離了供求基本面,必然會回落。另外,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1月4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棉)為14879元/噸,11月11日達到31302元/噸的歷史最高位,漲幅達到110.3%,與此同時,國際棉價也一路上揚。CotlookA指數一度達到172.4美分/磅的歷史新高,國際棉價的漲幅超過了國內棉價。
受到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國內宏觀經濟積極向好的支撐,中國棉紡織行業產銷增速處于近幾年來同期的高位。今年1-10月,國內累計紗產量2237.53萬噸,同比增長15.50%。其中,棉紗累計產量1707.05萬噸,同比增長14.20%。全年紗產量預計將達到2700萬噸,按50%的用棉比例來算,需用棉1350萬噸。而受天氣因素影響,上年度國內棉花品質下降,產量不到700萬噸,中間的缺口需用進口棉花來彌補。今年棉花進口配額為360萬噸,由于配額發放偏晚,截至9月份累計進口棉花僅215萬噸。全年棉花供應存在著300萬-400萬噸的缺口。而從全球范圍來看,8月份,巴基斯坦洪水泛濫,棉花大量減產;另外,主要產棉國印度又在今年4月出臺了限制棉花出口的相關措施。
“棉花供求之間的矛盾,吸引了大量游資的眼球,于是炒作推動了棉價的瘋漲。”徐文英分析到,今年國家加大了房地產的調控力度,諸多炒房資金轉向農產品市場;國內產棉區不利天氣導致新棉上市時間推遲,棉花供求形勢階段性偏緊,棉花成為了資金追捧的熱門產品。
“棉花期貨市場的前十大買家均不是紡織企業,僅這一點就充分說明引發棉價暴漲的重要原因。熱錢大量涌入,囤積居奇、惡意炒作。”徐文英還指出,為了緩解因天氣因素導致新棉上市推遲而出現的短缺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通過競拍方式先后投放了100萬噸國儲棉。但由于需求大供應量小,拍賣無最高限價,此次拋儲沒有達到平抑棉價的作用,反而引領了棉價上漲。
服裝企業:松口氣后趕快“思變”
棉花漲價著實讓資本運營者狂歡了一把,也讓下游眾企業捏了把汗。過去服裝行業很少關注棉價。他們認為,當棉價上漲幅度很小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產業鏈的價格傳導、成本控制、增加銷售、對上游壓價等方式吸收價格波動。但隨著棉價上漲幅度的提高,服裝產業通過其它渠道吸收成本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很多服裝企業都沒料到,前些日子棉價的瘋漲竟在不經意間制造出難以彌補的服裝行業利潤缺口。
“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面料價格漲了50%左右,而服裝出口訂單的價格只能增長15%-20%,現在服裝出口企業已無利潤空間可言。”一位主營出口的服裝企業老板苦不堪言。他說:“以前棉紗的價格漲了,我們會根據市場行情適當調整一下紡織原料的經營品類的比重,比如棉花價格高得沒有多大利潤空間可賺,我們就增加化纖、羊毛等的進貨比重,以確保公司的經營利潤。但是現在紡織品原料幾大品種受棉價影響都在漲,而且漲幅較大,面對這樣的市場行情,一時間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目前,許多紡織下游企業都是在接到訂單后,才敢按需采購原料組織生產。
據記者了解,前不久參加2010秋季廣交會的許多紡織企業普遍將訂單上調了20%-30%,部分產品提價幅度甚至達到了40%。然而,
外商對20%以上的提價普遍難以接受,部分歐美客戶已經開始縮減在華的采購量,特別是一些低端商品的訂單將會流向東南亞地區。有業內人士預測,如果此番情景持續下去,明年春節以后,將會有大批外貿工廠倒閉關門。
日前,從中國輕紡城15個專業市場定點采集,對1200多家商戶的抽樣數據監測分析顯示,“中國·柯橋紡織指數”20101129期價格指數收盤于105.40點,與上期相比,下降了0.36%,從一級分類品種中顯示:原料類價格指數明顯下跌,拉動總類價格指數小幅下滑。但布匹類、服裝面料類、家紡類、服飾輔料類價格指數仍在不等量推升。
目前各大商場中,凡是和棉沾邊的衣服售價都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從棉襪、棉睡衣到棉服,價格一路飄紅。另據了解,今年商場里的棉制衣物,除了甩貨的舊款以外,普遍有兩到三成的漲幅。
價格的承擔者最終還是消費者,為此服裝企業的漲價不免要瞻前顧后。從服裝品牌自身來看,長期連續的市場定位、價格定位、風格定位等也不容許輕易改變。說到底,品牌漲價不僅要被市場接納,步調還要與品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相吻合。
“但不漲價也許連眼前的難關都渡不過去。”服裝行業成本控制水平原本就需進一步提升,更何況再強的消化能力也扛不住原材料無節制的瘋漲。雖然品牌用盡心思變相調高了價位,但到頭來又被脆弱的訂單“識破”。幸而國家及時出手抑制棉價,使服裝整體價格上漲不太離譜,由此也讓暫時松口氣的服裝企業有機會思考,創新渠道能否成為占據未來贏利點的最佳途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