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利率市場化將在“十二五”取得明顯進展
12月17日,在“《財經》年會2011:預測與戰略”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做主旨發言時預言:中國利率市場化將在“十二五”期間取得明顯進展。他對“十二五”期間利率市場化的路徑提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要能實現正當公平的競爭。周小川說,利率市場化是在市場競爭中所產生的,它是金融機構在正當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通過競爭來定價。定價可能有偏差,但是有競爭,有多樣化、多元化機構參與市場,總體來講會形成正常的定價。
他表示,可首先選擇有硬約束的金融機構,放開他們的定價權,在一定程度把財務軟約束機構排除在外。
周小川說,硬約束企業跟軟約束企業相互放在一起競爭,會出現大量問題。按照宏觀審慎性管理的要求,達標的企業比較具有明顯的硬約束,不達標的企業可能約束程度不夠。商業銀行和現存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約束情況不一樣,有補貼的人和沒有補貼的人沒有辦法放在一起競爭,首要條件就是硬約束。
除了硬約束,周小川還引入了“病號型競爭”的概念。具體指在危機中出現問題的金融機構為了掙扎求生,可能會出現高息攬存、發行價格高的工具來掩蓋資產負債表出現的問題,來茍延殘喘。病號型競爭會擾亂正常競爭秩序,同時會使利率市場化出現很多不希望的現象。
再次,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繼續有效。周小川認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應該更強,不僅是在經濟正常時期有效,在危機期間,也應該有效。
周小川同時建議,考慮同時放開替代性產品的價格。
他分析,與利率市場化相連接的是一系列金融產品的市場化定價。價格歷來是一個體系,有很多相關的東西。他舉例說,一個企業如果上游產品、下游產品、原材料和可替代產品,中的一些價格是固定的,或者是政府高度管制的,那么其本身的市場化可能就會受制約。
“當然不見得都是一步做到,但是總體來講,在利率市場化過程當中,一系列存貸款替代產品的定價權,也必須由市場決定。”周小川說。
在進一步強調市場定價權的同時,也要使金融機構增強風險定價的能力,周小川表示,商業銀行要有自我承擔損失的準備,要能夠敢于扛起風險定價的責任。金融機構要自己判斷風險溢價、確定價格。
周小川解釋道,商業銀行所謂“承擔損失”,不一定是經濟損失,如果定價與其他機構不一樣,有可能損失客戶,損失份額。從整個國際角度來講,商業銀行對金融市場的服務,競爭的重點慢慢從市場份額、客戶,開始轉向其它更綜合的標準。但是在中國,所謂市場份額仍舊是銀行內部的主要指標。他認為,這應該有所改變。
周小川表示,要有規劃、有步驟、堅定不移地推動利率市場化。他建議:在下一步討論“十二五”規劃綱要過程中,希望能夠劃定范圍、提供激勵,在自律秩序下,把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所謂“劃定范圍”是,“希望優秀、達標、有定價能力的行為規范企業,首先會在利率市場化中獲得更大的定價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