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催熱PE “FOF”內地悄然現身
誕生僅一年多的創業板,在為中國貢獻一大批億萬富翁的同時,也催熱了本土的私募股權投資。
伴隨一個又一個股權投資基金(PE)成為公眾視線中的“明星”,有著PE“星探”之稱的“FOF”(基金中基金)也開始悄然現身。
創業板“造富”效應催熱PE
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創業板已先后吸引了吸引了158家企業登陸。畸高的發行不菲的股價,讓隱身其間的PE們獲利豐厚。
在創業板“造富”效應的刺激下,中國內地PE“家族”呈現加速擴容跡象。
來自PE專業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共有50支基金完成募集,較上年全年增加三分之二;新增資金規模達逾210億美元,較上年全年增加164%。
但對于PE而言,要找到真正具有投資價值和上市潛力的項目并非易事。“受限于人力、經驗等因素,傳統直投PE一般只能關注某一個或者少數幾個具體的細分行業,一旦戰線過長則可能影響專業判斷,從而導致風險增加。”上海歐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旭說。
楊旭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全球范圍內,偏低的成功率使得PE們不得不面臨大部分投資“竹籃打水”的尷尬。來自中介機構的內部統計數據顯示,從PE投資20年的年回報率來看,歐洲和美國的水平分別為9.6%和11.8%。在美國,業績排名前四分之一的PE基金年平均收益達到30.2%,而剩余的3/4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
而對于中國的PE管理者來說,由于投資行業過于集中,他們一方面要時時提防和應對經濟形勢、政策環境或其他各種因素給這些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視野的狹窄也使得他們與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諸多行業失之交臂。
FOF:追逐PE中的“明日之星”
在上述背景下,專注于投資PE基金的基金(FOF或稱組合基金)在中國內地悄然出現。作為中國內地的第一代FOF,上海通盛時富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將目光對準了“具有明日之星潛質”的中小型PE。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新興股權基金的"星探"兼籌資經理,也是股權基金投資者的"財富管家"。”通盛時富執行合伙人林憬怡說。
與傳統的直投PE相比,FOF的視野更廣闊,投資領域也更加寬泛。通過在資產組合中對不同類型或行業直投PE的投資,FOF得以進入更多行業領域,包括基建、消費、高科技乃至藝術品等,從而均衡地分享經濟成長果實。
另外,直投PE通常會對投資人設定較高的認購“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的靈活性。而通過FOF間接投資直投PE,既可借助專業投資人的經驗分享行業的高成長性,同時也可達到靈活、均衡投資配置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FOF更符合“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的投資金律。
事實上,在成熟市場,FOF活躍在PE領域已有多年歷史。研究機構Preqin的數據顯示,全球FOF市場在2003年開始升溫并在2007年達到頂峰,當時共有160支FOF基金,總規模超過560億美元。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共有FOF基金55支,總認購規模為207億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