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治理再受考驗
一邊是美國債務上限再次突破帶來對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一邊是美國支出削減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美國債務協(xié)議是否會改變中國經濟決策人士的任務重點,全世界都在等待。
盡管中國人民銀行8月1日表示,對抗通脹態(tài)度依然堅定。但一些境外媒體報道稱,由于經濟放緩壓力加大,國內通貨膨脹形勢可能有所緩和,在美國經濟二次探底擔憂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中國經濟已受美拖累
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增長已現低落。2011年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化增速只有1.3%,預期增長1.8%,低于一季度的增長率1.9%。
美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不會是個利好因素。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2010年,中國仍向美國出口了2830億美元的商品,相當于中國GDP的4.7%。
疲弱的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已經開始波及中國。本周一公布的7月份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出來的是一個停滯的制造業(yè)。7月份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從6月份的50.9降至50.7,僅比50這個擴張和收縮的臨界點高出一點點。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描繪的局面則更為慘淡,從50.1降到了49.3,顯示出2009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狀況。
一些國內經濟學家說,如果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通貨膨脹可能會有所緩和。在這些經濟學家看來,今年一季度的高企油價是中國消費價格飆升的推動因素之一。美國復蘇的疲弱以及未來進一步的支出削減,應該會有助于遏制國際油價。這將減少輸入型通脹在中國造成的問題。
央行8月1日指出,國內通脹預期仍然較強,穩(wěn)定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動就有反彈的可能;下半年要繼續(xù)實施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
“如果官方數據證實經濟增速放緩和物價壓力有所緩和的趨勢,在與中國實力強大的保增長派的爭論中,抗通脹的支持者則更加難以贏得勝利。華盛頓政策立場收緊的后果可能是北京政策的放寬。”一些海外媒體預期道。
不過,這一切最終仍取決于8月9日中國公布最新的通貨膨脹數據。稍早前,中國商務部最新周報告顯示了物價壓力的主要來源——豬肉。報告顯示7月份豬肉價格持平,當月前三周的漲幅只有2%,相比之下,6月份同期漲幅為17%。
QE3或箭在弦上
對于中國通脹壓力將放緩的預期,道瓊斯昨天提醒說,“山姆大叔以增速放緩的方式拿走的,他會以通貨膨脹回落的方式送回來。”
一些經濟學家提醒,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通過之后,美國政府將大幅削減開支,這可能進一步傷及經濟增長。同時,美聯(lián)儲未來將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中國通脹治理將再受考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斌就說:“美國制定政策一向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很少考慮其他國家的看法,世界各國只能被動接受。這次債務上限的再次突破意味著全球性通脹會進一步加劇,美元貶值,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穩(wěn)定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認為,從中長期看來,美國此舉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該國經濟發(fā)展的問題,這種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難以使經濟走出低谷,因此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來說,都存在著較大變數:美國進一步突破舉債上限,意味著美元將繼續(xù)面臨貶值態(tài)勢,進而將影響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事實上,美國國會兩黨剛剛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美國財政部即于8月1日發(fā)布數據稱,今年7至9月,美財政部預計將發(fā)行3310億美元凈適銷債務,和第二季度1900億美元的實際發(fā)債規(guī)模相比,第三季度的發(fā)債規(guī)模有望增加74.2%。
市場對美聯(lián)儲未來將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的預期越來越強烈。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或已箭在弦上。上調舉債上限,則意味著需要在短期內發(fā)行債券,這些債券的主要增持者應該還是美聯(lián)儲,那么就意味著美聯(lián)儲需要投放更多貨幣到市場上,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國的通脹成因之一是輸入型通脹,其根源就是美國去年10月份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當時美國QE2規(guī)模達6000億美元,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飛速上漲,中國農畜產品生產者紛紛轉向糧食生產,豬肉生產商減少,進一步導致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
“美國可能推行的QE3將對我國通脹治理帶來新一輪壓力,宏觀經濟也因此將受到一系列影響。提高舉債上限、QE3令美元在中長期上預期走軟,我國出口企業(yè)將因人民幣的相對升值而面臨巨大壓力。而為抑制通脹,我國還會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那么實體經濟將受到訂單縮水和信貸緊縮的雙重打擊。”陸磊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