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十二五期間鄂爾多斯或超越西安 成西北GDP老大
誰將成為新一代西部大開發時代的新引擎?但凡西部有實力的城市或經濟區都躍躍欲試。
早在2010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并計劃將西部大開發放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對西部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體現項目傾斜。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次布局西部地區發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上指出,西部大開發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后10年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
多引擎取代“單一動力”
從2010年底開始,西部各大城市紛紛公開自己力爭“西部新引擎”的目標。
今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隨著這一消息的公布,西部各地區爭奪領頭羊地位的競爭更加激烈。
重慶和四川媒體連續報道認為,“規劃建設中的成渝經濟區約20.6萬平方公里,包括四川15個市和重慶31個區縣,區域總面積2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和GDP總量均占西部地區的近三成,是西部地區產業基礎最好、科技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成渝經濟區,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這一‘新引擎’,將有力推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建設。”
就在成渝經濟區成立后不久,《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也被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媒體將其稱為“西部三個重要的增長極之一”,“西部大開發新引擎”。
這個經濟區提出的目標是,以“依托、整合、錯位布局、集群化發展”為路徑,與西安、咸陽兩市現有產業錯位發展,組團之間實現互補,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節能環保產業、高端制造業、高技術和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
更加深入腹地的新疆柴達木盆地,一份爭做“西部發展新引擎”的計劃也正在逐步實施。從2011年起,柴達木將全面鋪開六大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柴達木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到2015年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將達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將達800億元。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新一輪工業項目建設高潮的掀起,柴達木——這個已變身我國最大循環經濟試驗區的“聚寶盆”,將成為我國西部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相對于這些后起之秀,“經濟”功底深厚的內蒙古則更有沖動。特別是具備“羊、煤、土、氣”深厚自然資源的鄂爾多斯[16.65 -2.97% 股吧 研報],也早已踏上全面發展的道路。這個城市不僅繼續發揮著能源優勢,還不斷借助外力科技實力提高對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時,在文化領域和金融領域等作出不同嘗試。
為什么這么多城市和地區都在爭奪“新引擎”?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原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汪玉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新引擎”的地位可以起到聚集效果和放大效果。“一個地區或城市如果能夠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那么這里將吸引大量優秀的人才、企業資源、投資資源,以及政策資源。”
汪玉凱說,成為西部發展新引擎之后,其所得到的各種資源將被放大,從而帶動該區周邊地區發展。“比如鄂爾多斯成為新引擎,它就可以帶動內蒙古其他有待發展的地區。可以把一些資源轉移到這些地區使用。”
盡管西部各地區都在爭先恐后地競爭“新引擎”的位子,但是有學者提出,西部大開發不應該只有一個引擎,應該是多個引擎共同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和迅速地讓各地區均衡發展。
新引擎應“專業對口”
縱觀各方爭奪“新引擎”的目標,大而全的遠景讓人司空見慣。汪玉凱認為,西部地區本身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且發展不均衡,一些城市目標雖好但是更應該契合實際。
他以鄂爾多斯為例指出,鄂爾多斯要打造西部發展新引擎不必拘泥于行政區域的劃分,應該與陜西榆林地區進行聯手,以實現資源互補和資源聯合,在原有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加快資源集約發展,提高能源開發和利用等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再發展其他產業。”
目前,世界第一條500萬噸煤直接液化生產線,國內第一條48萬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國內最大的300萬噸煤制二甲醚生產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天然氣制甲醇生產線、尿素大化肥生產線等諸多項目,在鄂爾多斯落戶;此外,達拉特旗億利PVC工業園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鄂爾多斯還是全國首個超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煤液化基地、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
同時,鄂爾多斯正在實施“雙百億工程”,打算培育和建設一批具有產業鏈條長、集聚效應強、產業規模大的工業園區,按照規劃,到2013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要達到30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園區要達到19個。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邱濟洲在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實現這一能源金三角戰略,需要處理好輸出原材料初級產品與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發展深度加工的關系;處理好開放、開發、發展的關系。”
他認為,資源的開發必須是開放型的,必須放到國際、國內大市場中經受考驗和選擇發展。因此,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應以國家大項目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長點”或“發展極”,充分發揮它們的擴散作用,帶動全區經濟的發展。
北京大學人力資本研究所研究員易鵬撰文指出,鄂爾多斯憑借其過于突出的資源稟賦,不出意外,在“十二五”期間鄂爾多斯很有可能超過西安成為西北地區GDP的老大。
他認為鄂爾多斯應該加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西部重要的交通支點。同時為了延伸鄂爾多斯資源的產業鏈,實現煤炭更多的就地轉化,還要加快推進智能電網、特高壓輸電線路這樣的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其次要盡快破解結構性水資源缺乏的問題。第三要大力發展金融業。
易鵬認為,金融業并不消耗自然資源,也無須密集勞動力,非常適合鄂爾多斯的區域氣礦。鄂爾多斯完全可以將其定位為西北的金融中心。一方面可以大力發展區域性的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另一方面要將民間高達2000億的資金,通過PE、VC等股權投資基金的形式,匯聚起來,既投向本地的產業,也要投向全國各地的產業,打造出又一個溫州資金流動的新版本。在這其中,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引導基金的方式,放大民間資本進入的規模。
他建議鄂爾多斯應努力將榆林、寧夏這能源金三角地區的資金,更多地匯聚到鄂爾多斯。“要做更大區域的金融中心,先做能源金三角的金融中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