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稅局證實年終獎多發一元或致多繳千元稅
年終獎6個盲區
眼下臨近年關,網民格外關注的熱點問題是年終獎多發一元錢,個人所得稅可能就要多繳一千多元錢。就此市地稅局征收管理處處長陸坤昨天在首都之窗參與直播訪談時證實,確實會有此類情況出現。
昨天訪談時主持人提出,眼下納稅人更為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葛長銀在其微博中表示,大家應注意年終獎的臨界點問題。因為多發一塊錢,可能就要多繳一千多塊錢的個人所得稅。
葛長銀在其微博中稱,請大家注意年終獎臨界點,寧可少千元不要超一元。例如發18001元比18000元多納個稅1154.1元;54001元比54000元多納個稅4950.2元;發108001元比108000元多納個稅4950.25元;發420001元比420000元多納個稅19250.3元;發660001元比660000元多納個稅30250.35元;發960001元比960000元多納個稅88000.45元。
對此,陸坤說,存在因為多發了幾塊錢,正好稅率上了一個檔次而多繳稅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是稅率級差造成的,但各單位財務人員先計算好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相關報道:
年終獎多1元或多千元稅 專家稱存在6個避稅盲區
專家提醒要合理應對新個稅法,避“盲區”、舍小利才能不吃大虧
年底了,你今年有年終獎發嗎?注意啦!由于今年是新個稅法實施以來發放的首次年終獎,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多發一元,到手卻少數百、數千元的情況。對此,專家提醒,要合理避開盲區,以免“得不償稅”。{page_break}
年終獎如何算?
如果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工資高于或等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而當月工資低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與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而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確定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12(一年12個月)后得出的商數,對照工薪所得個稅稅率表即可確定。
覺得麻煩的市民可以上網搜索“個人所得稅計算器”等工具,輸入相對應的數字后能直接得出答案。
拿42萬 多1元可“虧”近兩萬
據了解,根據我國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當年終獎數額超過某個臨界點哪怕1元時,對應的納稅稅率將提高一檔,如從3%提高到10%。稅率提高,自然納稅人的納稅額也會相應地大幅增加。
如年終獎能拿到420000元左右的金領影響就大了,如果拿42萬元,那么其對應的稅率應是25%,經過計算,那么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為103995元。而假若獎金多1元,即420001元,那么其對應的稅率為30%,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即為123225.3元,須多納19230.3元的稅。
能拿到42萬元獎金的畢竟是少數,但假設一位白領能拿到18000元的年終獎,那么其應納的稅為540元,到手17460元,若多拿1元年終獎的話,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695.1元,其所得是16305.9,年終獎多了,反而實際到手的獎金縮水了1155.1元。
不過,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平衡點,使得獎金增加的幅度大于納稅額提高的幅度的狀態,即多發獎金稅后也能多得。比如年終獎為18001元比年終獎為18000元的少拿錢,但當年終獎超過19283.33元時,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真正實現“多拿多得”。
年終獎有人“吃蛋”有人拿20萬
年關將近,記者了解到,在年終獎的問題上,有人“分文沒有”,有人是“盆滿缽滿”。
在廣州市某建筑公司工作的張先生來廣州5年了,除了2009年春節因為留守下來看護工地,老板發了1000元紅包外,張先生一直沒有年終獎。張先生對記者說:“今年也不期望有,只求老板別拖欠工資就行了。”
而在房地產行業的黃先生則表示一年到頭就盼著年終獎,“我們平常月工資五千多,但年終獎根據業績來算,少則可以拿到7萬元,多則可以拿到20萬元,相當于1年的工資了。”{page_break}
專家分析
六個應關注的“盲區”
由于個人所得稅稅率有七檔,因此每個臨界點與平衡點之間形成了6個“盲區”。因此,找出每一級稅率對應的“盲區”,就能有效地避開“多發少得”的情況,按照稅務專家計算,這6個“盲區”分別為:
[18001元-19283.33元]
[54001元-60187.50元]
[108001元-114600元]
[420001元-447500元]
[660001元-706538.46元]
[960001元-1120000元]
專家建議
企業最好先算好賬減稅負
稅務專家建議,企業在發放年終獎時,需要合理安排好金額,適當注意避開個稅稅率中的幾個“盲區”,要計算稅后的收入,避免出現“企業多給,員工少拿”的尷尬。
若發現員工年終獎數額落入“盲區”范圍,可與員工溝通,適當減少年終獎,以“舍”來減輕負擔,企業、單位也可以把錢轉移到職工的其他福利上。
此外,企業也可做好工資和年終獎之間的調節平衡,同樣能有效避開個稅“盲區”效應影響。但企業如果想規避這方面的問題,最好找一個稅務師事務所提前進行相關安排。
律師說法
年終獎是企業福利 但不能“區別對待”
“年終獎是企業自主設定的福利,國家并沒有強制規定,但如企業給員工承諾有年終獎,就不能不給。”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專業律師曾躍表示,“在年終獎問題上企業對于同崗位員工不能‘個別化’區別對待,不能出現單獨一人或一個群體沒有年終獎的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