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需求疲軟 服裝商出口遭遇量價齊跌
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遭遇30年以來最大降雪的新聞在出口商楊明心中并沒有激起多大的波瀾,與極寒天氣相比,羅衛明更關心的是歐洲經濟何時走出低谷。
中國某紡織網分析師表示:“目前歐洲的極寒天氣只能說是階段性的,持續時間如果不長的話,中國服裝對歐出口不會有明顯的影響。”
該分析師所在的公司,每年服裝對外出口金額在1億元左右,其中對歐洲國家的服裝出口占到總金額的70%~80%,他說,還沒有收到歐洲客戶因為嚴寒取消訂單的情況。另一家大型服裝企業有關人士表示,天氣的突然變化是服裝企業經常碰到的情況,不會因為天氣突然寒冷企業就大量生產能夠御寒的服裝,這樣可能引發存貨問題,除非有新增加的訂單,否則企業不會調整生產計劃。
而因員工罷工,2月6日起,法國航空公司80%的中短途航班和超過85%的遠途航班將停飛,這條消息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認為航空公司停飛將使許多經濟貿易活動受阻,歐洲市場的人氣將因此可能受到進一步削弱。
分析師介紹,往年這個時間段,公司手中應該有800萬美元左右的資金可供動用,但現在只有400萬美元,主要是訂單情況不理想。最近接的訂單,單件均價與去年同期相比跌5%~8%,訂單數量與去年相比更是同比減少30%左右,今年公司的目標是爭取收入能與2011年持平,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某董事長李如成此前對記者表示,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服裝出口的訂單明顯減少,這會影響到2012年第一季度服裝的出口,服裝出口的低谷會出現在2012年的第一、第二季度,下半年可能會略微回升。分析師說,往年春節到初八以后,大部分服裝加工廠陸續開工,但是今年不少長三角地區的服裝工廠至今還沒有開門,其中一些可能已經倒閉。
汪前進認為,相對而言,美國經濟已經觸底,恢復的情況較好,而歐洲還沒有看到危機終結的跡象,中國對歐洲的服裝出口低谷可能會在今年一季度出現,服裝出口金額在一段時間內預計最低將同比減少10%~20%,如果這段時間內訂單因為勞動力等成本的因素大量流出中國,出口面臨的壓力還將加大。
一位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2010~2011年,中國棉花價格大漲,加上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人民幣升值,導致棉紗等紡織原料的訂單大量流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這種流出特別在技術含量比較低的一般棉紗產品方面表現得尤其明顯,這些訂單的流出是不可逆轉的,一旦轉移到海外,就不可能再回到中國市場,雖然一部分技術含量較高的棉紗產品由于東南亞國家水平有限或者配套不完善又回流到中國,但是分量并不大。
分析師表示,作為應對措施,他所在的公司正在考慮加大對美國市場的開發力度,從原來的OEM形式轉為聘用美國人在美國當地市場設立銷售點,直接銷售自己的服裝,他說:“服裝OEM出口的毛利率只有5%~10%,自己設立銷售點除去人工和租金,毛利率還可以達到30%~40%,前景更樂觀一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