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結構性因素導致的“招工難”問題
一段時期以來,不少地方出現了比較突出的“招工難”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芽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2月中旬,我們對中西部六省進行了調研。調研情況表明,結構性“招工難”問題的確存在并且可能會呈現出常態化、擴大化的趨勢。
當前“招工難”既有老特點又有新情況
目前“招工難”既有季節性、區域性、行業性、年齡歧視、技能不匹配等傳統特點,又表現為大企業內遷造成沖擊、就近就業、供需同比下降、勞動力市場摩擦加劇、新生代工人“短工化”明顯等新特點。
1.五個老特點:季節性。春節前后中小企業“大進大出”脈沖式用工、加工出口型企業“短、小、急”訂單導致的“急招急退”用工,導致勞動關系一年一議、“一單一議”的勞資談判。農民工“短工化”趨勢也是勞動者以腳投票、尋找更好就業機會、停工無聲抗議等軟性維權的反應方式。
區域性。老一代農民工遠離家鄉忍受不公平待遇到東部沿海地區打工,是預期通過幾年打拼能夠快速積累起在農村改善生活的收入。目前,上一代農民工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在本地務工,但東部沿海地區仍是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的首選地區。這說明吸引勞動力流動的因素已從早期的純“工業化”因素逐步轉向“工業化”與“城鎮化”因素并存。與此同時, 中西部大中城市“工業化”加速、對熟練勞動力資源的需求增加。
行業性。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傳統制造業以及“臟、累、苦、險”行業長期存在“招工難”,說明一線工人的收入分配還沒有充分體現其應有的補償水平,在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上述行業也需要與時俱進地對原有的觀念、管理模式進行調整。
年齡歧視。大量城鎮“40、50”人員、農村35歲以上尤其是婦女勞動力,企業普遍不愿意招用。這種年齡、性別歧視反映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缺乏有效規制、農民工勞動力市場放任自流、過度市場化,使企業形成奢侈的勞動用工模式,也是社會對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page_break}
技能不匹配。由于人力資本投資的“外部性”特征,
中小企業普遍不愿對其“短工化”員工進行培訓。與日本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并沒有形成一支穩定的、有深厚技術積累的產業工人大軍。
2.五個新情況:大企業內遷造成沖擊。過去兩年,一些勞動密集型大企業如富士康等內遷,提高了當地工人工資水平,對其他企業招工形成了沖擊效應。
就近就業。安徽、河南農民工省內就業轉移已超過省外轉移, 四川、陜西農民工回流呈上升趨勢, 勞動者就近就業趨勢明顯。
供需同比下降。調研六省的情況反映,今年勞動力市場供需數量都下降。成都九眼橋勞務市場今年春節后三周求職者每天最高不足4千人,不到去年同期一半。進場招工企業數量也下降1/3, 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對企業用工決策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
勞動力市場摩擦加劇。勞動者春節后返工返崗時間普遍推后,2012年較往年平均推后3天左右。城市生活剛性成本上升,勞動者就業收入期望普遍提高,而中小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有限。
新生代工人“短工化”明顯。新生代務工人員擇業期望值普遍提高,不僅為了賺錢,也更看重就業質量和生活體驗。成都一家大型超市去年招聘2000多人,其中在3~6個月內辭職的占一半,甚至出現什么都不要的“裸辭”現象。
結構性“招工難”反映了“兩個成效、五個滯后”
“招工難”反映了兩個成效:一是多年以來的轉方式、調結構有了一定的實質性進展。二是國家的“三農”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使部分農民選擇了留鄉務農。同時也反映了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用人觀念滯后于經濟轉型步伐、勞動者技能提高滯后于經濟發展需要、社會保障全國統籌滯后于勞動力全國流動的需要等五個滯后。
目前出現的“招工難”具有明顯的結構性成因,主要發生在以青壯年農民工為主要勞動力、利潤較薄的中小企業群體,尤以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加工型企業居多。我們認為,招工難的實質是中小企業和農民工這兩個弱勢群體在當前經濟轉型時期摩擦性勞動力市場的博弈困境問題。大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并不存在招工難問題,更主要地表現為“就業難”。
“招工難”反映了兩個成效:?穴1?雪多年以來的轉方式、調結構有了一定的實質性進展。區域性、行業性“招工難”常態化說明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協調發展有所進展。
結構性“招工難”也反映了五個滯后:?穴1?雪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地方注重產業園區工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對產業工人聚集區生活基礎設施配套不夠。?穴2?雪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農民工在城鎮就業缺乏相應社會權益,在公共服務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和不公平。?穴3?雪企業用人觀念滯后于經濟轉型步伐。“招工難”是相對于過去農村年輕勞動力無限供給、農民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時期而言。在中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進程中,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終究難以為繼。
勞動者技能提高滯后于經濟發展需要,這種結構性矛盾反映了國家人力資本戰略需要重新調整。?穴5?雪社會保障全國統籌滯后于勞動力全國流動的需要,阻礙了勞動力在全國范圍內的有效配置。{page_break}
解決中小企業“招工難”的短期與長期對策
短期政策要求我們政府要采取各項措施來突出緩解中小企業困境,同時加大公共就業服務力度,逐步建立起全國統一、規范、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中長期政策則要求我們把辦好技工學校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使職業技能教育和農民工的社會融合加速。
“招工難”是充分競爭條件下農民工勞動力市場調節人力資源供求關系的正常反映,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利于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權益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倒逼企業轉型發展、提高勞動者地位、改善勞動者就業質量。 但結構性“招工難”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也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和勞動者權益的保障,不利于中國穩定中低端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并且會導致國家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整體經濟效率低下。為此,我們提出以下短期對策和長期政策建議。
1.短期政策要突出緩解中小企業困境、加大公共就業服務力度。?穴1?雪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提升就業吸納能力。一是對中小企業實施差異化社保繳費政策鼓勵提高工資水平。中小企業社保繳費工資基數大都在繳費上限以下,正規繳費比例超過40%,相比大企業要高。從我們調查中了解到,部分省份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降低中小企業繳納基數的政策有助于工人收入提高。二是推進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貼息工作。對貸款額度在100萬元一500萬元之間的,由同級財政根據財力情況按照同期基準利率實行不同比例如50%一25%的貼息。這方面合肥市的經驗值得借鑒推廣。?穴2?雪加大公共就業服務力度。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要加大用工信息的監測收集和發布宣傳力度,加大組織面向一線勞工的公益性免費招聘會和推介會,取消對求職者的勞務中介收費,關停有償服務的職業中介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民辦免費招聘會的補貼力度,并逐步建立起全國統一、規范、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扶持社會化就業服務機構發揮準公共就業服務作用,提高就業信息和勞動力的有效供給。
2.中長期政策要集中于職業技能教育和農民工的社會融合。?穴1?雪以職業技工培訓學校為主體加大勞動者培訓投入。廣東調研經驗表明,凡就讀技工學校的畢業生一般有技能就業意識,職業生涯預期穩定,
出現“短工化”現象少。因此,要把辦好技工學校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page_break}
改變特定時期“以學費養學”的辦學模式
由公共財政負擔技工院校的全部培養經費,對初高中畢業生就讀技工院校實行免費。將教育附加費切塊給技工院校,確保技工院校獲得經費支持。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重點應該以勞動部門的技工學校為主。?穴2?雪加快農民工社會融合。推廣部分省市實行的積分制入戶城鎮政策,推進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住房保障、公共衛生等公共服務問題,讓外來工人享受廉租房政策。
以產業群為中心統籌推進政府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并帶動“城市群”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專業化、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進社區,加快農民工的社會融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