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就:反思中國幸福指數為何低于俄羅斯和印度
為什么我們經濟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在幸福排行榜上卻仍然是如此的靠后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想這個排行榜促使我們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反思“發展模式”
如果這樣一種發展模式不能增進人們的幸福,那么這種模式還值得追求嗎?過去幾十年,我們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確實普遍都提高了,但是為什么還是不幸福呢?我們要知道,“幸福”是一種對生活的滿意度,不僅僅取決于物質消費的數量和質量,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關。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動物吃得越好越幸福,動物的幸福是“孤立的”,也就是說只和它自己的享樂有關,提高它的享樂,它就更幸福,而人的幸福更多的是“人際的”或者說“社會的”,人是社會中的人,他的幸福受別人的行動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這樣,我們就知道,一種把“提高個人效用最大化”作為目標的發展模式,未必是使人幸福的模式,這種模式可能適用于動物,但未必適用于人。而我們過去幾十的發展道路恰恰有這樣的問題,即片面地著眼于個人物質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忽視了人所在的社會的問題的解決。所以我們看到,一方面經濟增長了,物質有了極大的豐富,但另一方面,社會的各種矛盾卻在積累,甚至在激化,或者說,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帶來社會的相應進步。
一種僅僅著眼于經濟發展的道路,盡管其當初的提出有合理性,但卻未必是增進幸福之路。事實上,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必然會采取一些人為的手段,這些人為的手段本身就包含了某種不幸福的“基因”,拿“寬松的貨幣”和“刺激出口”為例,一直來,它們都是我們用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這些手段產生了什么后果呢?很明顯,是“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的結果又是物價,特別是房價的飛漲,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壓力加大。除了上述兩種手段外,“政府投資”也是我們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這種手段除了同樣地導致通貨膨脹之外,還導致了腐敗、官商勾結等社會問題,這就相當于人為地制造了“不公正”,并直接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也許,不夸張地說,我們所走的是一條有利于快速增加經濟總量,但不利于提高個體的幸福感的道路。不得不指出的是,主流經濟學是為這種發展道路背書的,主流的福利經濟學理論把總體效用的改善等同于個體效用的改善,而衡量總體效用的最簡單辦法是經濟總量。
二、反思“價值觀”
幸福與價值觀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因為幸福是價值的實現,一個人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幸福。那么一種能夠帶來幸福的價值觀應該是怎樣的?顯然,應該是知足的、節制的,而非過度貪婪的。可以肯定的是,對物質或權力的過度貪欲,對個人利益的過分追逐都難以帶來幸福。這個幸福排行榜某種程度上就說明了這一點,比如為什么香港的排名只有第67位,甚至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它的越南(第65位)?這怎么解釋?筆者認為,這是香港為“個人利益最大”的資本主義,人們過度追逐金錢,生活壓力大,而越南更為閑適。同樣的,在這個排行榜上,排在前列的那些北歐國家也都不是以“個人利益最大”為價值導向的國家,筆者在幸福榜上排名第一的丹麥生活過一年時間,對北歐國家的這種價值觀深有體會,我們可能很難想象,這些北歐國家的人們把他人的快樂視為自己的快樂,因此,他們樂于繳稅,以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的和諧。相反,在我們這里,很少有人把社會的發展與他們自己的利益聯系起來,人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至于社會如何,那和他關系不大,所以不少人有了錢之后“溜”了,有了權之后“裸”了,“移民”和“裸官”成為當代社會兩道特殊的風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