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OEM加工貿易
OEM企業與ODM企業的利潤區別有多大?中國加工貿易企業制造一個芭比娃娃的利潤分配格局是:35美分,落到中國企業口袋;20美元,裝進外國老板腰包。從鞋子到襯衫,從圣誕樹到電動玩具,從電腦到蘋果手機,許多加工貿易企業曾經或正在演繹這樣的分配故事。
獲利相對較少、核心技術被跨國公司控制……改革開放30多年來,加工貿易在我國工業化、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承受了諸多爭議乃至非議。尤其近年來,當加工貿易發展面臨經營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國際競爭愈加激烈等新壓力時,圍繞加工貿易的討論更是不絕于耳。
當前我們要不要繼續發展加工貿易?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過程中,應把握哪些重點?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1.我們還有必要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嗎
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加工貿易依然是我國擴大就業、促進貿易、增加稅收的重要途徑
“洗腳上田”,是廣東人對發展加工貿易的形象表述。自從引入這種獨特的貿易形式以來,我國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順利轉型為產業工人,虎門服裝、順德家電、蘇州筆記本電腦等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群發展起來,珠三角、長三角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并由此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不僅如此,加工貿易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大批農民工就業,去年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4000萬人,約占第二產業就業人數的20%;帶來了外商直接投資,解決了我國資本短缺的問題;提高了產業水平,帶動了配套產業,在參與全球分工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了先進技術、管理方式。
成績屬于過去。時下,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貿易順差超過1500億美元、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的背景下,我們還有必要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嗎?
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加工貿易的概念和內涵。
從全球分工角度看,加工貿易是建立在產品內分工基礎上的一種貿易方式,承擔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我國對加工貿易有著嚴格的界定,是指從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零部件、元器件、原輔材料,經境內企業加工或裝配后,制成品再出口的經營活動。
由于我國具有勞動力豐富、要素成本低、制造業基礎較好等優勢,國際產業鏈以加工貿易為主要形式不斷向我國轉移、延伸。在全球化深入推進的當下,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環節越來越深入,加工貿易已不局限于跨國公司內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加入了跨國公司的分工體系。
“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我們決不能主動放棄這一貿易方式,而應抓住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說。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還沒從根本上擺脫不發達狀態,資源匱乏、內需不足、勞動力過剩的局面沒有改變,發展處于工業化中期、部分地區甚至處于工業化初期的狀況沒有改變,在國際分工中依然處于中低端環節的局面也沒有改變。{page_break}
“任何一個國家只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國際分工中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順應國際發展趨勢,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說,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我國擴大就業、促進貿易、增加稅收的重要途徑。
以就業為例,由于國內市場增長受到較大局限,不少制造業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單純依賴國內市場很難解決產能釋放以及由此帶來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加工貿易可以促進就業,而且由于加工貿易出口是占領國際市場,對于我國來說意味著市場容量、就業空間的巨大拓展。”馬宇說。
2.加工貿易一定處于產業鏈低端嗎
加工貿易本身并不存在“先進”或“落后”的特征,越來越多的加工貿易企業已掌握先進技術、擁有自有品牌
由于過去主要承接玩具、服裝等低端產品,加工貿易被打上了“低端產業”的印記。經常被提及的例子是“8億件襯衫換不回一架飛機,一火車打火機兌不來一個電腦軟件”。有人說,加工貿易能促進擴大就業、助力融入國際市場,這沒有爭議,但其技術含量不高,屬于落后產業,不應當鼓勵發展。
事實是否如此?
科沃斯機器人(蘇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智能清潔器具的加工貿易企業。公司成立的前10年,主要是貼牌加工的生產模式。從2006年開始轉型發展成OBM(自有品牌生產)模式,創立了“科沃斯ECOVACS”品牌,從傳統的清潔器具轉型為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經費超過5000萬元,先后在60多個國家申請注冊商標63個,在國內外申請專利498項。2011年自主品牌業務占比為23%,今年將提高到40%,實現了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
在中國,有無數像科沃斯這樣的加工貿易企業,已經掌握了先進技術,可以制造先進產品,并且逐步擁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事實上,加工貿易只是一種貿易方式,本身并不存在“先進”或“落后”的特征,更不能與“低水平產業”、“落后產能”直接畫上等號。華為、中興、美的、格力、TCL、格蘭仕等一大批知名企業,也都從事加工貿易業務;我國的船舶制造業96%以上、光伏產品近七成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它們都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加工貿易帶來了技術外溢效應。據商務部研究報告,隨著加工貿易不斷發展、投資環境改善,大型跨國公司越來越重視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呈顯性或隱性擴散趨勢。蘇州市一項調查表明,截至2011年底,蘇州市已有外資研發機構522家,其中獨立研發企業85家,非獨立研發中心437家,單個研發機構平均累計研發投入超千萬美元。
當然,我國依然有很多加工貿易企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品。“但是,不能以國際水平的最高端來衡量我國加工貿易的基本水平,而應該以我國的產業發展水平做參照系來加以衡量。”馬宇說,如果加工貿易的技術、產品都高于國內同行業的平均水平,它就應該是行業先進水平的,對我國的產業進步和市場競爭就有著更多的積極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