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面料花樣”——大學生創業新花樣
傳統產業創業成功不容易
小俞家住華舍街道,今年31歲。2005年大學畢業后,學建筑專業的他只身來到中國輕紡城。當時,他在一家紡織品貿易公司工作。由于當時公司化交易才興起不久,小俞很快結識了一批服裝客戶。工作中一路順風順水,業績增長很快。
看到有了穩定的業務源,小俞開始考慮自己創業。過了兩年,他就在中國輕紡城里租了門市部,賣起了各種時裝面料。可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小俞的業務跑不起來了。最要命的是,他的一個上海客戶從他這里訂購了20萬元面料后,支付了三成的定金提貨后竟然“人間蒸發”了。
“后來,我去了上海多次,希望能夠找到對方,可是他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小俞說,自從那次20多萬元的面料被騙后,他的生意就一蹶不振,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面對門市部房租、坯布等原料巨額的支出,他不得不將門市部轉讓給了其他人,再到廠里去找工作。
記者了解到,這兩年來,來中國輕紡城創業的年輕人不少,有些年輕人開了門市部或加工廠,進入了紡織品織造和貿易領域。但是,現實生活中,像小俞這樣創業失敗的不在少數。
小趙現在也在中國輕紡城某市場從事針織面料貿易,他的門市部已經開了兩年,但生意遲遲不見起色。他告訴記者,門市部每年的租金要七八萬元,如果不是家人支持,光靠個人基本承受不起這樣的投入。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各種成本的上漲、競爭的加劇,在傳統模式中獲得成功的幾率越來越低。于是很多創業者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創意產業。
創意創業風生水起
陳金芬是“圓心制版”的老板,今年才24歲,1年前她還在一家房產公司賣房子,可現在她手下已經有4名員工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板。
“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一年間成立工作室,得益于創意基地‘零成本’的扶持政策。”陳金芬說,自己會成為老板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年6月,做服裝的同學和她說,中國輕紡城有零成本工作室,她們可以一起去創業。可后來該同學去企業工作了,于是她一個人搞起了工作室。
短短一年間,她的工作室已經孵化成了一個設計室,經營面積從原來的30平方米左右,擴大到了80平方米,除去員工成本后,每月收入也有七八千元,比在企業工作的同學收入高了一半左右。
與陳金芬“圓心制版”毗鄰的“江山設計”也是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基地一家前景被看好的工作室。江山設計工作室主人王潮今年26歲,畢業于江西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后,他曾在深圳、紹興市區等多個公司工作過,來到中國輕紡城創業是今年2月份的事情。
不到1年時間,王潮的創業團隊也悄然擴大。“現在,工作室已經有3名員工了,月收入也能達到5000元左右。”王潮說,他的工作室以產品展示為主,同時開展一些花型設計等創意服務工作,旨在幫助布商提高產品的展示效果等。現在,輕紡城不少外貿公司都成了他的客戶。
目前,輕紡城創意產業基地已有13家大學生零成本工作室在運作,總體培育形勢樂觀,有的創業者還注冊了自己的公司,成功孵化。{page_break}
創意產業創業環境相比更好
“與20年前不一樣,今天在中國輕紡城創業難度更大,但是現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一位資深布商王先生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他大學畢業后來到中國輕紡城創業。但與自己當時的創業環境相比,現在做面料生意無疑難度更大了。
首先,市場環境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王先生說,過去,他在中國輕紡城的門市部房租只要幾千元,根本不是負擔,最難的就是找不到好的貨源。過去,客戶買面料都像搶似的,扔下一袋子錢,就趕忙把面料拉走,無論品質好壞。
但是,今天中國輕紡城里經營成本也比過去更大了,如僅一間門市部年租金低則六七萬元,高則數十萬元,更不要說原料、加工成本。競爭也激烈,賣面料不僅要有好的品質,而且要有好的創意。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這些巨額的投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另外,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曾在安昌開了一家面料企業的曹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做面料生意多數是欠賬的,有單子來了必須自己先墊資。可是,年輕人剛剛走出校門,哪來那么多資金墊資,只能去借或者貸款,不過風險也很大。年輕人可能一次創業失敗,就會一輩子失落。
“相對于直接從事紡織品貿易來說,創意產業無疑更適合大學生創業。”中國輕紡城創意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小東認為,與紡織貿易相比,創意產業靠技術吃飯,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另外,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正在起步階段,創意產業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創意產業領域的競爭沒有像面料市場那樣激烈,年輕人也容易生存下來。
另外,紹興縣政府著力支持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創業的環境也更好。早在2009年,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服務中心在服裝服飾市場五樓開設了大學生“零成本創意工作室”,以幫助一些有服裝、面料、花型設計等相關專業知識但缺少創業經驗和資金的大中專畢業生實現自己的理想。對來此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政府無償提供辦公場所和電腦等辦公設備,并給予6個月的大學生見習期補貼。
紹興縣鼓勵
創意產業發展
年輕人創業成功并不容易,也就需要社會各界的細心呵護。可喜的是,紹興縣不失為年輕人創業的一塊福地,該縣先后推出了“零起點創意工作室”、大學生村官“零抵押”創業貸款、實施“零成本創業計劃”等多項優惠措施,就是為了鼓勵年輕人以創業促就業。
紹興縣友緣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利軍是一名年輕的面料公司老總。2006年從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他去了工廠里工作。兩年前,他和妻子在中國輕紡城柯北貿易中心辦起了自己的公司。
作為一名年輕的布老板,俞利軍對柯北貿易中心存感激。2010年6月,柯橋經濟開發區推出大學生零成本創業計劃,柯北貿易中心推出5000平方米的商鋪,免費提供給大學生,還免費為大學生提供辦公設備和住房。俞利軍正是那時落戶柯北貿易中心的。
“萬事開頭難,第一年的免租政策無疑為自己創業開了一個好頭。”他告訴記者,由于第一年公司剛剛開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經營壓力可謂不小。正是第一年房租免費,減輕了自己的創業壓力。
“圓心制版”的陳金芬也說,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基地的零成本工作室,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創業環境,她才會有膽量在同學放棄后,自己一個人撐下來。她說,如果沒有零成本工作室,也許她現在還在房產公司賣房呢。
方鐵永是中國輕紡城“布滿全球”活動的常客,每年都要隨中國輕紡城建管委組織的參展團去深圳、青島、溫州等地參展。前兩天,他剛剛拿到了上一年度“布滿全球”活動的財政補貼。方鐵永說,參加“布滿全球”活動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訂單,而且政府還給予補貼,對自己這個年輕的公司來說,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支持。
“電腦、辦工桌、場地等等免費僅僅只是第一步,我們希望未來在引導大學生創業上更具有系統性。”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小東告訴記者,作為全縣目前僅有的一個“零成本創業基地”,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基地也有意在幫助大學生創業上向縱深發展。
王小東說,中心目前還在舉辦畫稿交易會等活動,幫助基地的創業者們拓展銷路。未來,中心還計劃引進高校專家老師甚至團隊,對這些基地內的創業者給予營銷、技術輔導、品牌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系統培訓和指導,提高年輕人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