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敗的棉紡織行業:華芳紡織6年重組失敗
不久前,華芳紡織發布關于華芳紡織的股東履行承諾情況的專項公告稱,2007年1月25日,華芳集團承諾,夏津資產注入完成后,未來6年內,將逐步實現棉紡業務和資產的整體上市。然而2013年1月25日此承諾將到期,華芳紡織以問詢函的方式詢問其母公司華芳集團,得到“暫無可行的解決方案來履行承諾”的回答。
華芳集團回復稱,“2011年以來,由于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各項成本的迅猛增長、國際市場復蘇緩慢、國內外紡織市場需求趨冷、企業生產動力不足,使棉紡行業盈利困難,紡織行業生產經營全面向好難度較大,導致集團公司擬注入資產盈利能力不佳。”
此前,華芳紡織曾兩次暫停實施整體上市計劃,而此次華芳集團的回復函則意味著,6年前開始的棉紡整體業務上市計劃徹底宣告失敗。
“目前還未獲取任何未來有可能重啟計劃的消息。”華芳紡織董秘趙江波對記者表示。
兩次暫停
華芳紡織的資產重組命運多舛。
2007年,華芳集團信心滿滿,發出重組承諾,這與其當年業績相關。當年,華芳紡織完成營業收入17.76億,實現凈利潤0.52億,同比增長19.46 %。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華芳的業績出現下滑,同年7月31日,華芳紡織稱暫不實施華芳集團棉紡資產整體上市,理由集中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及訂單萎縮等方面,稱待形式好轉再議此事。當年華芳紡織實現營業收入17.3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98.77 萬元,較2007年下滑94.23%。
隨后的2009年,華芳紡織實現營業收入14.43億,凈利潤-3954萬元,業績從正至負的大幅度下滑讓其一直未提重組之事。
2010年,面臨市場回暖與棉價飆升的雙重因素,棉紡企業都從谷底再次回升。棉價每噸一度從不足兩萬元飆升至超過三萬元。這樣的價格讓此前鎖定大量低價位棉花的華芳大賺一筆。
2011年3月30日,華芳紡織2010年報出爐,同時發布關于停牌重組事宜公告。2010年,華芳紡織的營業收入為20.18億元,同比增長39.8%,利潤為1.78億元,業績史上最好。
然而,在其2010年年報與重組信息發布的同一天,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2011年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為每噸19800元(公重)。
隨后,棉花價格快速跳水,從當年3月份歷史最高價31550元/噸急速下跌至8月份的19034元/噸,下跌幅度達到39.67%。
華芳紡織最終在2011年5月17日復牌,重組再次宣告暫停。彼時的華芳紡織董秘韓義民直言,棉價價格太低,如果此時重組最終會導致華芳虧損不停。
事實上,“夏津資產”已經讓目前的華芳紡織自顧不暇。
“夏津資產”是指華芳紡織的全資子公司華芳夏津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于2003年8月在山東夏津投資興建。目前已經投資9億元人民幣,年生產棉紗6萬噸,銷售總額12億元,其生產的“華芳”牌棉紗,還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截至2011年末,夏津公司營業收入11.59億,凈利潤為-2.33億。
2012年8月,已經連續虧損的華芳紡織還是向夏津公司增資1億元人民幣,將其注冊資金從1億元變更為2億元。
在此窘境之下,華芳集團旗下的棉紡公司、金田紡織公司及石河子紡織公司等多家棉紡主業的注入自然會讓上市公司更加累贅。
寄望地產止虧
然而,重組停止也并未讓華芳止虧。
“今年還是低位運行的狀態,整個行業都是如此。”趙江波表示,“其實
整個行業的好壞更多取決于國家的政策,我們的價格是受宏觀政策調控的。國外的棉花價格一直比國內價格低很多,棉紡業70%的盈利因素取決于棉花的價格,國外原材料低,棉紗等半成品價格上就會比我們有很多優勢。”
而對于整個棉紡行業來說,2010年的棉價使大部分企業賺錢,而盲目鎖定高價棉的企業也不在少數,2011年發改委收儲預案一出,棉價下調,棉紗等價格自然下降。“很多企業都是做一單賠一單,因為此前進貨,棉價很高。”趙江波表示。
而華芳紡織也是其中之一,其高價位存貨直至2011年年中都未能消化完成。2011年,華芳紡織業務收入約 17.47 億元,凈利潤約-2.95 億元。
而隨后的華芳也將其此前投資的兩家鋰電池企業出售了一家,并將廠房、辦公樓、宿舍等五處房產進行抵押。2012年3月,其部分棉紡設備也被控股公司華芳集團收購,造價1964萬元。
華芳頹勢難掩
不過趙江波表示,“今年比去年好些,去年棉紡企業是從山坡滾下來的,今年是一直就在低位運營。”在其看來,依靠主業止虧還尚不能預測,同時并不寄希望于鋰電池業務,目前也并未有做大或者再投資的打算。
華芳紡織真正寄予希望的是8月份張家港市塘橋鎮人民政府的一份通知。通知稱,根據《張家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及“退二還三”等政策指引的部署要求,將華芳集團有限公司和華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塘橋鎮人民南路及南環路區域的地塊收購儲備,進行整體規劃,用于商住開發。
“目前正在進行中,如果收儲完成,我們可能扭虧為盈。”趙江波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