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中國變則世界變
對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憂慮早已消退,現在全球決策者更糾結的是,如何應對中國經濟變革的第二階段。
中國經濟變革的第一階段--工業化,撼動了全球經濟。因中國對自然資源的旺盛需求,大宗商品生產國從中受益。過去10年中,經濟發展最快的10個經濟體中,有六個在非洲。
中國制造業的價格競爭力,導致發達經濟體和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就業機會大量流失,但同時也遏制了通脹率,許多消費品對萬千消費者來說終于不再貴得遙不可及。
而中國經濟變革的第二階段,其影響也絕不亞于第一階段。
消費將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將上升,工業所占比重則相應下降。原先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大宗商品密集型制造業,將讓位于更綠色、更清潔的制造業領域。
而受過良好教育、生產力更高的人才帶來的附加值,將更多留在中國,而非流至跨國公司。
當然,這還只是構想而已。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稱,未來20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但不再只是進口原材料和部件、然后加工后再出口。
他指出,中國已經意識到不能再一味地依賴投資和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中國已刻意放慢經濟增長步伐,以處理較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實現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中國新領導層預計將在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批準改革藍圖。而能否制服既得利益團體,將是新領導層面臨的嚴峻考驗。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經濟。
中國變 則世界變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Philip Schellekens稱,中國即將推進的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中國改變了,整個世界都會改變。
整體而言,與發達國家相比,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到沖擊。而在發達國家中,澳大利亞顯然是個例外,澳大利亞的出口目前有三分之一流向中國。
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應會保持強勁,尤其是鑒于中國的人均資本存量(capital stock per head)僅為美國的10%,且中國的都市化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著中國經濟再平衡,與消費更相關的大宗商品會更受青睞。
經濟學家擔心,之前在原材料價格大漲時,太多的新興市場將由此帶來的大量收益用于支出,而非投入到基礎設施以及其他投資。因此,當中國需求趨于疲軟時,這些經濟體的增長就會放緩。
中國對農業大宗商品和能源的需求應會保持強勁,但倫敦咨詢公司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稱,擔心一些金屬出口國之前沒有把額外的收益存起來,這些國家現在出現經常帳赤字。
該機構認為,南非、贊比亞、智利和秘魯這方面格外脆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