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撥:主板與創業板——誰是經濟的晴雨表
近期,代表主板的滬市成交量屢創新低,包括中小板、創業板的深市卻屢放天量,有時幾近2倍于滬市。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不同股指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產生這樣巨大的差異呢?一定會有人說是實施新政下IPO重啟惹的禍。那么,去年一年在沒有新股發行的情況下,創業板與主板走勢的背離又是什么原因呢?再有,不是說IPO的重啟有利于主板績優股的估值修復而不利于中小市值股票高估值的風險嗎?今天的中國股市怎么了:低估值的主板交易清淡,長期低迷,逐漸被邊緣化;高估值的中小板、創業板交投活躍,屢放天量,逼近歷史高點。究竟誰是主板,誰更能代表中國的經濟?弄清這些問題對于我們下一步的投資不無裨益。
一,中國A股的主板并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中小板、創業板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截至本月15日,A股滬深兩市共有131家公司股票市盈率不足10倍,全部集中在主板內,其中銀行股最低,在4倍左右,其次是房地產與酒水飲料。與此同時,股價跌破凈資產的公司有147家,也都在主板中,其中12家銀行股幾乎全軍覆沒。其他公司主要分布在鋼鐵、建材、基礎化工、煤炭等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重災區。誠然,主板公司集中了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絕大多數支柱行業的龍頭企業,貢獻了大部分稅收與利潤,吸收了大量人員就業,在過去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中國經濟處于靠出口與投資拉動的粗放發展階段,上述企業是GDP的最大貢獻者,當然也是反映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但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已經成功地轉型為以去過剩產能、調結構、促消費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小板、創業板恰恰是中國新興行業的集中營。其聚集了智能消費、文化產業、機器人 、太陽能等朝陽行業,是中國夢實現的希望所在,也就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代表。近期機器人、智能穿戴概念股的反復表現就是佐證。所以說中國股票仍然是反映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不過是中小板、創業板替代了主板。
二,中小投資者要加強自身保護意識,減少非理性行為。最近的IPO新政對股市的長期穩定發展做了許多有意的嘗試,盡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又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還未上市公司業績就下滑;高溢價發行又有抬頭;按老股市值與現金雙項配售,且嚴格劃定不同板塊市值配售不同股票,這樣就加劇了長期低迷的主板存量資金失血,使主板與非主板股指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我們不要指望一次改革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要指望經過一年多的審核,所有的擬上市公司都是優質的,都一定比老股好,一定能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近期,主板咸魚翻身的四川長虹 (智能電視)走出底部,同方股份(電子商務)形成突破。我們也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不自我反省。我們應該看到管理層最近接連采取補救措施來保護中小投資者,如《進一步加強新股發行過程中的監管》、暫緩不規范公司的IPO等。要牢固樹立“買者自負”的理念,在實際操作中要減少沖動性與盲目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