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國經濟趨穩趨優 走勢有望鞏固
經濟趨穩態勢基本確立
經濟內生增長基礎逐漸鞏固。一方面,國內需求偏弱的局面明顯改變。進入二季度以來,新訂單指數持續回升,6月份達到52.8%,高于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二季度新訂單指數平均值為52.1%,高于一季度1.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經濟活力有所增強。在積極扶持企業發展的多種優惠政策作用下,企業整體生產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大型企業PMI指數在50%以上保持穩中略升;中型企業PMI指數回升到50%以上;小型企業PMI指數雖然仍處在50%以下,但走勢基本穩定。6月份,大型企業PMI指數小幅上升0.6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指數受淡季影響略有回落。企業效益水平基本穩定。
外部需求趨于改善。新出口訂單指數,最近兩月持續回升,6月份回升到50%以上,達到50.3%,特別是作為我國出口大省的廣東省,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5、6兩月回升尤為明顯,分別為52.1%和51.6%。這些數據反映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初見成效,外部需求趨于改善。
市場供需關系趨好,價格回穩。制造業PMI指數當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二季度均衡地保持在52%以上,生產指數平均為52.8%,新訂單指數平均為52.1%,二者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個百分點縮小到0.7個百分點。由于供需關系改善,持續疲軟的市場價格出現穩中略升跡象。購進價格指數回升到50.1%,今年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
實體經濟活動穩中趨升。6月份,生產指數達到53.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個百分點。二季度平均為52.8%,同一季度基本持平。企業采購明顯增加,采購量指數上升。最近兩月該指數均保持在52%以上,為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二季度服務業新訂單指數、商務活動指數均有明顯上升。平均值分別為53.8%和51.2%,同一季度相比升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上升尤為明顯。二季度,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平均為56.6%,高于一季度4.7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平均為53.3%,高于一季度2.9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有利于推動我國制造業創新升級。
就業形勢穩轉好。6月份,從業人員指數上升0.4個百分點,達到48.6%,這是今年以來最為明顯的一次上升。從不同規模的企業來看,大、中、小型企業從業人員指數普遍上升,尤其以小企業上升最為明顯,升幅達到0.8個百分點,小企業對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突出。從業人員指數走勢變化,反映出經濟走勢逐漸趨穩對就業帶動作用正在逐漸顯現。
上述幾個方面密切關聯,二季度出現聯動同向變化,是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信號,反映出穩增長的累計政策效應已經有所顯現,經濟趨穩態勢基本確立。
調控仍需保持一定力度
當前,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仍在陸續釋放,6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部署了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討論通過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決定簡化合并增值稅特定一般納稅人征收率,減輕企業負擔;確定了促進產業轉移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的政策措施。為了適度擴大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緩解企業面臨的資金緊張壓力,6月30日銀監會發布通知,從7月1日起,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前期已經出臺的一些政策,加上目前仍在推出的一些新政策,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在下半年進一步發揮作用,鞏固經濟趨穩基礎。
從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制造業PMI指數來看,二季度以來持續回升,顯示三季度經濟趨穩走勢有望進一步鞏固。但短期來看,經濟回升仍面臨制約因素。一是經濟增長動力仍需鞏固。從需求來看,目前房地產行業調整仍在繼續,對投資和消費增速的回升具有一定的壓制作用。
二是經濟活力仍需加強。從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企業來看,企業生產經營依然較為困難,面臨資金緊張、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等難題。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沒有明顯改觀。小企業PMI指數,仍處在50%以下,回升并不明顯。企業預期較為謹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雖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有波動。最近兩月,無論是制造業還是非制造業均有所回落。
面對這種情況,宏觀調控仍不可松懈,仍需保持一定的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趨穩的基礎,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首先,在目標定位上,要堅持長短結合。長期目標以“轉方式、調結構”為核心,重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短期目標重在保持當前經濟運行的穩定。一方面要管理好、引導好社會預期。防止社會上產生經濟持續下行的不良預期,對企業投資、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政策失靈、市場啟動緩慢。另一方面要強動力、增活力。強動力主要是培育新的增長點,強化經濟增長的動力。在經濟調整和轉型階段,增速回落不可避免,但不是全面收縮,應該是有上有下,有降有升,有退有進。在傳統亮點逐漸隱退過程中,要有新興熱點涌現,形成接力,防止出現斷層。宏觀調控必須著力點亮新的經濟亮點、激活新的經濟熱點,形成“區域經濟聯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接續”的活潑局面,經濟穩定增長才具有可持續的支撐和動力。增活力,就是從“松綁”和“減負”兩個方面積極扶持企業發展。
其次,在政策選擇上,要注重多種政策工具配合使用,選好支點從多個方面發力,以撬動經濟發展的全局。要堅持定向調控、精準發力。這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提高政策執行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推進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對調控政策做靈活調整,做到可進可退。要注重從改善市場環境著手,重點發揮好市場力量的自我調節作用,減少政策依賴,促進市場自我調節機制和經濟內生增長機制形成。
另外,宏觀調控在政策執行上,要加強部門協調,政策配套,著重實際執行效果。這幾個方面兼顧起來,結合起來,全年完成預定目標似無太大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