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督查今年經濟必須達標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國務院“軍令狀”:今年經濟必須達標。
部分政策落實環節多、進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門重布置輕落實,存在推諉扯皮現象;部分干部缺乏責任意識,遇到困難‘躲著走’、不作為、不擔當,懶政松懈,有的搞選擇性落實、象征性執行。”
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披露了國務院8個督查組在督查中發現的上述問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國務院出臺政策措施推進情況督查匯報并部署狠抓落實與整改。
近期,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區、市)、27個部門和單位進行了督查。
從官方渠道獲得的部分督查報告顯示,此次督查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于政策落地慢,部分部門和地區存在政策配套不夠,選擇性落實政策等現象。此外,多地區經濟增速下滑,穩增長存在一定難度。
昨日召開的常務會議還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必須保證完成”。
這意味著全年7.5%左右的增長目標完全可期。
政策落實有偏差
“此次督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發現成績,而在于發現問題。”有官方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未來將建立督查長效機制,抓緊解決問題。
此外,這位人士透露,中編辦和審計署下一步將對有關部門公布的權力清單進行監督。
本報記者從獲得的督查報告中發現,“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比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文件明確要求,研究提出促進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具體措施、建立完善養老服務統計制度,支持企業開發老年用品和引導商場等設立老年專柜,并明確了實現要求,但未能按期完成。
此外,各地對國家出臺的政策重視程度不一,工作進展存在不平衡問題。比如,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單位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有14個省份尚未出臺。
此外,部分地方和部門還存在著簡政放權不到位和事中、事后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
昨日召開的常務會議一方面指出總體來看,地方和部門推進各項政策措施取得積極進展,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但對督查發現的上述問題,會議則強調“既要依法依規追責問責,又要列出清單”、“整改情況要限期報告國務院,決不允許‘走過場’”。
穩增長任務艱巨
四個地方督查組的報告顯示,無論是經濟較為發達的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區,還是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大多數省份前五個月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經濟下滑現象。
總體來看,地方內生動力不足,吸引民資配套不夠和產業調整升級速度慢等問題比較突出。
例如在江蘇,國家公布的第一批引入民資項目中,有部分投資收益情況并不明朗,這導致民資積極性不高。同樣的問題存在于其他地區的諸多項目。
此外,督查組提出要警惕房地產下滑風險。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國總比重約20%。今年1~5月,各地出現程度不一的房地產市場下滑風險。
督查組認為,針對目前的情況,要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出和落實更多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項目。
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推進鐵路、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設;做好政策配套和協調,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加快棚戶區改造、新型城鎮化等建設。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突出
記者在多份督查報告中看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十分普遍。
例如,在湖北省襄陽市,1~5月,全市新增貸款增幅同比下降7.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新增貸款僅占全市新增貸款的12.6%,只有約50%企業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小微企業銀行融資綜合成本約為16%。
金融融資渠道不通,小微企業只好轉向民間借貸,導致局部地區金融風險逐漸顯現。在企業較為活躍的東部省份,企業間相互擔保、連環擔保、交叉擔保等問題比較嚴重,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造成一批企業陷入擔保圈風險。
督查報告顯示,1~5月,浙江存在風險企業557家,同比增長了345家,涉及銀行貸款348億元,同比上漲1.35倍。銀行業不良貸款“雙升”趨勢延續,且逐漸擴大。
常務會議強調,要在落實定向調控措施上持續發力。加快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有關政策落實,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盡快見到實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