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民幣存款驟降是誰惹的禍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郭施亮:人民幣存款驟降是誰惹的禍?
人民幣存款驟降是誰惹的禍?
據數據顯示,2014年7月,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較預期的7800億元出現了大幅下降的跡象。與此同時,7月人民幣存款大幅減少1.98萬億元,同比多減1.73萬億元。其中,工農中建四大銀行7月存款流失1.5萬億元。
從分項數據來看,住戶存款減少1.0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5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6804億元。
針對多項數據的大幅滑落,究竟是誰惹的禍呢?筆者郭施亮認為,主要存在幾大因素的影響。
其一、受到了銀行的“年中考核”沖擊。一般而言,目前銀監會更熱衷于在月末、季末對銀行業進行考核。于是,在“年中考核”的關鍵時點,銀行多以高息吸引存款資金,以提升存款的總額,最終達到存貸比的合理標準。
然而,在這樣的考核模式下,容易會產生月末大幅提高存款額度,到了下個月,卻會遭遇存款額度大幅下降的尷尬局面。至此,這是人民幣存款驟降的一大主因。
其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流了部分資金。從住戶存款及非金融企業存款變化走向分析,存在部分存款流失的現象。其中,部分資金不滿足于現時偏低的銀行存款利率,進而轉移至其他相對偏高的理財渠道。
自去年以來,以余額寶為主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佳績。以余額寶為例,成立略超1年的時間,實現用戶數量高達8100萬,累計涉及資金規模達到6000億元。
今年以來,因“寶寶軍團”的多項投資優勢衰退,其年化收益率卻迭創新低。截至目前,多只“寶類產品”已經接近4%的年化收益率關口,形勢并不樂觀。但是,與此同時,以P2P網貸平臺、眾籌等理財渠道卻迅猛成長。
以P2P網貸平臺為例,近兩年,它的發展速度可謂驚人。有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P2P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818.37億元,全年有望達到2020億元的水平。
此外,隨著P2P網貸行業的茁壯成長,部分上市公司以及上市銀行逐步涉足P2P領域。例如,民生銀行的民生易貸、萬好萬家的黃河金融等。由此可見,在互聯網金融迅猛成長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分流了部分銀行存款資金。
其三、股市行情略有好轉,也對銀行存款資金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雖說目前股市的整體漲幅并不大,但是短期內中國股市的表現卻強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的平均水平。不可否認,股市的走強與資金面相對寬松、滬港通預期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經過去年6月份的“錢荒”風波,管理層無論對經濟,還是對股市都有了一定的應對經驗。最終,在持續“微刺激”的作用下,中國經濟以及中國股市還是順利過渡了這一敏感時點。
當前管理層明確了全年經濟增長的底線,而持續的“微刺激”政策也將會繼續沿用。如此一來,就為股市創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資金環境。除此以外,滬港通正緊鑼密鼓地推進,或將于今年10月20日前后正式推出,無疑為當前的股市打下了一只強心針。
但是,筆者認為,刺激只是短暫性的,而未來的經濟轉型也不能完全依賴于投資刺激來完成。
過去,在投資、凈出口、消費三駕拉動經濟的馬車中,中國更熱衷于運用投資促經濟的增長模式。顯然,經過長期的投資刺激后,目前中國的經濟已然形成了嚴重的投資依賴癥。
一方面,是傳統金融機構的持續暴利,部分超級國企的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卻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資金投資難的尷尬。
至此,巨額的銀行存款無法充分發揮支撐實體經濟領域的核心作用,全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微型企業根本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中獲取低廉的貸款利率。于是,因資金周轉等因素的困擾,不少中小微型企業不惜借道民間借貸渠道來獲取高額的貸款,以維系企業的生存。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也為大量中小微型企業創造出一條有效的融資渠道。
據了解,目前以部分P2P網貸平臺為主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對投資者提供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約為12-18%。但是,這類平臺發放至中小微型企業則需要24-35%甚至更高的利率。即使這種利率水平明顯偏高,但是就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總比沒有融資渠道來得實際。
對此,作為專注于小額貸款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也逐步起到了支持實體經濟領域發展的作用。
至此,筆者認為,人民幣存款驟減,一方面是銀行的“年中考核”影響,另一方面是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沖擊帶來的結果。顯然,在后者的沖擊影響下,也會對經濟的良性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