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前期的客觀要求:資本賬戶有限和定向開放
我們可以從海外國際貨幣持有人的客觀需求分析入手探討中國資本賬戶如何開放的問題。首先,充當國際貨幣要求該貨幣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穩定的購買力,持有人可用于自由選購各種商品;二是努力實現此種貨幣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計價功能。
其次,國際貨幣還需要讓使用者在貿易、投資和各種交易中享有便利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因此不僅商品交易普遍以此種貨幣計價、結算外,以此種貨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的市場越發達,該幣種的金融服務越發達,這種貨幣也就越受歡迎。
因此,我國政府當前面臨的一個政策抉擇是,鼓勵我國企業、金融機構、中國香港、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更多地開發境外人民幣市場,還是讓外資更多地進入境內市場。
我國政府顯然應該選擇前者,更多地鼓勵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國際化經營,通過走出去推動海外市場的人民幣計價,快速發展海外的人民幣金融業務;更多地鼓勵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歐元區金融中心開發人民幣離岸市場。
相比較,國內資本市場仍然應該堅持有限和定向的開放。主要依據有以下兩點:第一,現階段過快實行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無助于人民幣國際化最低目標與最高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低目標是海外商品和金融市場交易的人民幣計價;最高目標是促進中國成為全球銀行通過服務全球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資源配置實現高利差收;第二,資本賬戶開放條件尚不成熟。我理解的資本賬戶開放條件是:(1)選擇國內外市場套利空間相對狹小的時期,以避免熱錢大規模流動帶來的沖擊。(2)國內金融市場不存在嚴重扭曲,通往產業的融資渠道十分暢通。(3)遵循宏觀經濟金融穩定、利率市場化、匯率相對有彈性和資本賬戶開放的先后順序。目前這些條件一個都不存在。
資本賬戶有限開放主要是放松金融服務業的市場準入和存在資格要求的資本市場間接開放。
第一,通過準入前國民待遇促進包括金融服務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對內和對外的雙向開放是必要的,有利于中國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需要加快對內和對外開放的是長期處于行政壟斷狀態的金融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這些領域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引入更多外資和民間資本,可促進服務業市場的有效競爭和健康發展。
第二,考慮到國際貨幣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質,以QFII和RQFII等形式實施市場準入的資格要求仍屬必要。人民幣尚未國際化,企業和金融機構風險意識和管理能力薄弱,金融和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和市場欠缺,因此金融市場必定需要以漸進方式對外開放,可優先考慮以貨幣市場和政府債券市場引入各國央行和審慎經營型金融機構。
最后,借鑒美國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經驗,實施資本賬戶的有條件定向開放。美國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實際上就是資本賬戶有條件定向開放模式。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經驗,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需要與未來戰略伙伴國家簽訂中國政府主導的雙邊投資協定,將中國金融市場準入的資格作為我國政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工具。通過國內市場的有條件定向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目標提供推動力。相比較,資本賬戶的全面開放只會浪費我們的一手好牌或戰略資源。
我國現階段的人民幣國際化可通過以下途徑予以推進:(1)通過海外銷售渠道的建設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增強海外客戶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性,同時輔以人民幣貿易融資以推進人民幣出口產品的計價與結算。(2)快速提升金融服務業的國際化程度。一方面提速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允許開設更多的外資銀行子公司、外資背景的各類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通過國內金融服務業市場的有序競爭提高市場效率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加快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國際化進程,在亞洲地區的傳統金融業領域搶占市場份額,提供高效便利的國際化人民幣業務。(3)將國債市場功能從單一的政府財政預算工具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發揮其金融市場基準、貨幣政策操作平臺、人民幣國際化基石及安全港功能,提高市場的規模、效率和流動性,并逐步對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貿易伙伴國和貨幣合作伙伴國的央行和機構投資者開放其在岸投資。(4)在上海自貿區創設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板塊,鼓勵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政府前來發行政府債券,用于本國基礎設施建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