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發力海外購意在搶風口
1月6日,多家媒體接到匿名郵件爆料稱,去年9月,聚美優品因售假曾被珠海海關調查,導致北京貨倉被查封。聚美方面回應稱此爆料純屬謠言。
當天,葉飛還在微博上調侃,“趁關注度高抓緊做個廣告,拉來@劉惠璞_河馬哥拍個照,歡迎訪問聚美海外購,免稅店價格,極速到貨。”
葉飛(左),劉惠璞(右)
葉飛所說的海外購,也是2015年聚美的主要發力點。聚美優品CEO陳歐稱,“極速海外購業務是公司重點扶持方向,發力勢頭很猛,也自然會得罪些人。“他透露,“今年公司在物流和稅收上補貼10億,也要稱霸海外購市場。”
一個自然的疑問是,聚美優品的海外購業務到底發展的怎么樣?在高級副總裁劉惠璞看來,短時間內聚美優品的海外購業務不會帶來太多利潤,但這是電商的一個重要趨勢,聚美優品必須要站在風口。
先試水韓國和日本化妝品市場,成為聚美海外購的第一步。
跨境電商布局
2014年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是如同直升機一般迅速攀升的一年,政府頻頻推出的利好政策讓行業的先行者們受益匪淺。
聚美優品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去年6月聚美優品就上線了海淘網站海外購,3個月后聚美更是在首頁開通了獨立頻道。
去年12月,陳歐公開透露了海外購的規劃。“極速免稅店”是聚美海外購的主打模式。具體說來,通過行郵保稅模式,聚美將在國外采購的貨品備至鄭州保稅區,然后再進行質檢和銷售。
劉惠璞對騰訊科技表示,聚美優品盯上跨境電商是在2014年初:“當時有調查顯示,一大部分消費者已經不再選擇網絡購買化妝品,而是通過自己旅游或者朋友旅游時進行大額采買的方式直接購買海外的化妝品。”
這個現狀讓聚美優品下定決心自己來吃下這個市場。
根據上海海關數據顯示,海淘商品中最主要的品類是母嬰用品、食品、化妝品、奢侈品等品類,其中化妝品的增長非常強勁。
但之前的海淘化妝品主要以代購為主,弊端很多,首先是交易潛在成本高昂,其次是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劉惠璞對騰訊科技表示,消費者們希望能夠得到正規的電商平臺來介入這項業務,這也讓聚美優品的海外購業務很容易進行推進。
劉惠璞對騰訊科技表示,和普通代購相比,聚美優品優勢很大,首先能夠從品牌商直接拿貨,避免中間環節加價,其次是聚美的銷售量級也能夠在品牌商拿到較低的價格。
劉惠璞對騰訊科技笑稱,有代購甚至直接在聚美優品上下單囤貨,后來不得不封了一部分IP才解決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67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58.8%。而到2018年,中國跨境網購人數將達到3560萬,規模則會達到萬億。
這意味著聚美的海外淘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劉惠璞也對騰訊科技表示化妝品只是聚美優品海外戰略的一部分,在未來聚美優品還會介入更多領域。
忐忑試水韓國市場
聚美此次海外擴張,距離中國較近,化妝品繁多的韓國市場是首當其沖的進攻方向。
劉惠璞對騰訊科技坦承,在最初和韓日市場接觸時還是有一些忐忑,因為既不懂韓語又不懂日語。
一個利好是,去年聚美優品、京東、阿里等電商企業相繼赴美上市,韓國企業對中國的電商企業還是比較認可。尤其是在化妝品領域,聚美優品的上市更是引人關注。
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去年在海外購籌備上線期間,陳歐、劉惠璞、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戴雨森在內的高管兵分五路,在韓國尋找品牌方合作,最高峰時一個高管曾經在一天內見了10個品牌。
回憶那段時光,劉惠璞表示和韓國化妝品談品牌合作甚至還要快于國內的化妝品企業,在國內一家化妝品品牌談合作甚至要花上半年時間,而在國外一天就能談完一個品牌。
就這樣,聚美優品在兩周內拿下了一百余家日韓知名化妝品品牌的獨家授權。這直接導致一部分在聚美優品上線的產品甚至比韓國本地價格還低,出現了代購人員在聚美網站上囤貨的現象。
半年以后,聚美優品拿下了目前銷售國外品牌90%以上的授權書,少數沒有授權書的企業來自于日本,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化妝品品牌會要求銷售方達到一定量級以后才會給予授權書。
韓國化妝品品牌旺盛的入華需求也是推動他們快速上線聚美網站的主要原因。
劉惠璞解釋,聚美本身已經是韓國很多產品在中國最大的出貨商,這些品牌商旗下的其他產品自然也希望能夠跟聚美優品進行合作,韓國本土對化妝品消費并不旺盛,相當一部分產品最終還是流向中國,加之,韓國化妝品品牌本身不太愿意在國內直接走專柜體系,而是更傾向于投入成本較低的線上渠道。
葉飛則對騰訊科技表示:“很多韓國品牌在中國并沒有銷售渠道,單依靠消費者去韓國淘貨進入國內,但這些品牌已經被中國消費者所認可。”
據葉飛介紹,一些韓國化妝品品牌甚至開始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獨立的產品,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目前,聚美優品已經在韓國首爾以及中國香港建立了總計3000平米的存貨倉,未來還會在日本建立倉庫。
而根據聚美優品的計劃,下一步將要開拓的市場將來自歐美,不過也有難度。
葉飛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正在接觸一些法國和美國的化妝品品牌,雖然這些品牌對中國市場并不算十分了解,但至少他們清楚,這個市場非常龐大,他們并不愿意錯過。“
庫存和跨境退貨存挑戰
在劉惠璞看來,在國內曾經困擾聚美優品多年的假貨問題在跨境電商領域反而不太容易發生。這是因為聚美優品會直接從品牌商而不是渠道商拿貨,同時在入關時也會接受更為嚴苛的檢查。
劉惠璞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跨境電商業務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在國外并沒有國內的代理商機制,這讓電商平臺很容易被庫存困擾,而且跨境電商退貨流程也非常復雜,這就對跨境電商的選品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外一個問題則更加現實,在價格已經略低于韓國本土的情況下,陳歐還宣稱要砸10個億來投入海外購領域,聚美優品的利潤怎么保證?
劉惠璞卻并不緊張這個問題,他對騰訊科技表示:“聚美優品本來就不通過化妝品電商平臺賺錢,主要利潤來源是自有品牌,而在2015年甚至以后更長時間里,聚美優品的自有品牌都會是戰略要點。”
劉惠璞也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里,跨境電商都不會成為聚美的主要利潤來源。
那為什么還要在這個領域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和財力?劉惠璞對騰訊科技表示:“在這個時代里,跨境電商是非常重要的資本熱點,聚美必須要擁抱這個趨勢而不是恐懼這個趨勢。聚美的海外購平臺上線后,最快的一個月銷售額增長了20倍這就是大勢所趨。”
目前聚美優品海外購的主要入關渠道在鄭州,選擇鄭州主要是考慮到鄭州是交通要道。而在接近半年的磨合中,鄭州海關也逐漸適應了與電商企業打交道,日審核單量從原來的5000單增加到了幾萬單,現在還有多家海關在與聚美進行接觸。
在劉惠璞看來,跨境電商業務的興起是中國企業審視自己的最好機會,良幣驅逐劣幣的時代必將到來,在這樣的時代,聚美必須要站在風口。
但盡管有諸多利好消息,聚美優品的海外布局依然面臨困境,首先在韓國化妝品行業的經驗能否復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畢竟韓國化妝品市場有其獨特性;其次,以阿里和亞馬遜為首的幾大電商巨頭都對這個領域虎視眈眈,未來價格戰甚至是價值戰將很難避免;最后就是盈利問題,海外物流繁雜、海關通關成本較高等問題將困擾聚美優品很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