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市最需要穩健
A股市場去年7月以來迎來久違的牛市,進入2015年后一直延續至今,上證綜指創下近7年來新高,創業板更屢創歷史新高。市場的不斷走強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央行行長周小川便表示,資金流入股市也算支持實體經濟,因為絕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實業企業。證監會上周五(20日)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也回應了有關當前股市行情的問題。
發言人在回應中表示,從行情看。年初至3月19日,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上漲10.75%和29.16%,九成以上個股上漲。中小市值股票漲幅大于大盤藍籌股,中小板指數上漲35.02%,創業板指數漲幅達48.39%,而滬深300指數上漲8.66%,上證180指數上漲5.99%,上證50指數上漲1.89%。信息服務業、文體娛樂業等新興行業漲幅居前,金融、采礦、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漲幅靠后。
發言人并進一步解釋,近期股市上漲,是市場對經濟增長“托底”、金融風險可控的認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下行、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改善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未來股市的平穩健康發展,對于增強經濟發展信心,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當然,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較高、杠桿資金較為活躍情況下,投資者仍需要注意市場風險,不要有所謂的“寧可買錯也不能錯過”的想法,更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而盲目跟風炒作。應當牢記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理性投資,量力而行。同時,我們要繼續加強市場監管,切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嚴厲打擊股市坐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央行行長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表態看,監管層樂見A股市場的走強,既是“支持實體經濟”,又“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從種種吹風看,政策層面還將繼續予以配合,不斷推出各種深化改革的措施,以及適度放寬流動性,為股市走強營造氣氛。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應市場關切的問題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還透露,近期證監會與MSCI、富時兩家指數公司和一些國際機構投資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并就A股納入相關指數所涉及的規則和技術等問題進行了充分溝通,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制度,優化滬港通,研究推出深港通,積極解決與國際機構投資者進入和指數納入相關的技術細節,為國際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提供更多便利;同時,也將繼續與國際機構積極溝通,推動A股納入國際基準指數工作。從這樣的吹風看,市場頻傳的A股市場有望于今年年中納入全球指數范圍,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若這樣的預期落地,對于維持A股市場的牛市氛圍無疑將十分有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