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談中國股市的非理性繁榮
面對中國A股的指數及成交量的瘋狂,市場肯定在擔心,瘋狂的牛市為何不僅沒有停止其腳步,反之更為瘋狂?中國的股市是不是出現非理性的繁榮,如果這種非理性的繁榮一旦退潮,是不是會導致中國股市泡沫的破滅?及中國金融危機及經濟危機的爆發?投資者如何才能既能分享中國A股成長之成果,又可避免股市可能帶來的滅頂之災?等等,這些都是當前國內股市投資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可以說,目前政府有意圖要摧生“國家牛市”來救經濟,只要這個意圖沒有改變,中國A股的狂牛就停不下來。比如最近官方媒體都在全力支撐股市向上,并指出中國今年經濟運行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特別需要股市來支持經濟,所以維護股市穩定運行十分關鍵。也就是說,政府需要“國家牛市”來救經濟,就一定會出臺政策、制造題材讓中國A股向上,估計A股的狂牛在短期內是不會結束的,只不過看這頭“國家牛市”瘋狂的程度如何而已。
投資者應該看到,對于當前這一輪瘋狂的牛市,既無法用現有的任何理論及模式來預測與解釋,也沒有任何宏觀數據或經濟指數來支撐。所以,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沒有經濟增長為依托或沒有任何理由的牛市行情。因此,當有人用傳統的數據及指標來判斷這一輪牛市的理性及非理性已經不合時宜了。比如,如果僅是用通常指標來看當前國內股市,目前中國股市處于高風險中,比如從當前A股的市盈利率(PE)來看,現在上海綜合指數平均PE為17倍,還算合理,只是比香港股市要高些,但中小板指數的平均PE48倍,創業板指數的平均PE高達90倍。但國內投資者并沒有因為這些指標驚人而退出這些市場。
還有上海綜合指數昨日已上了4,000點。但2014年這個時候,上海綜合指數還在2,000點附近徘徊,但一年后該指數上漲超過了100%。傳統智慧會認為,股市這樣的漲幅是不是太快,是不是有點瘋狂了。但是市場可能會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全球各國的股市上漲的幅度遠大于中國股市。比如,美國股市早就超過金融海嘯之前的水平,并一直有創歷史新高,而日經指數也因安倍經濟學上漲50%以上,歐洲股市也是如此。因此,當前中國A股指數即使上到4000點或5000點之上,與2007年10月的6,124點相比還是為低,因此,當前中國股市仍然有上漲的空間。不過,以此來比較,不僅意義不大,而且也還是落入傳統智慧的窠臼中。
其實,當前中國A股之行情,還在于政府的政策意圖。只要政府摧生“國家牛市”的意圖不改變,當前中國A股牛市就不會結束。而這一點也是無法用任何經常性指標及傳統智慧能夠分析到。而股市指數的持續上漲,股市賺錢效應立即顯現了出來。這必然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及投資者涌入市場,進一步推高股價及制造牛市。
比如,今年一季度,滬深股市交易中的2,327只股票,只有33只下跌。這就意味著一季度幾乎所有股票價格都在上漲;而其中上漲幅度超過10%的股票近2,000只。也就是說,當前A股市場任何一個投資者只要購買一只股票持續一個季度,就有10%的回報。而上漲幅度超過100%的股票也有235只。這就意味著購買了這10%的股票投資者,一季度收益就可翻番。有這樣的賺錢效應,國內投資者豈能不沖入股市而來考慮股市風險呢?這才是當前股市瘋牛的原因所在,及傳統智慧所指的股市非理性繁榮。
因為,無論是從中國實體經濟的本身,還是實體經濟的需要來看,中國股市規模擴展是必然是趨勢。否則,無法支撐起中國如此巨大規模的實體經濟與市場。而要做到這點,不僅在于找到國內實體經濟的增長點,制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如當前中國的互聯網+、一帶一路等,而且還在于中國股市改革是否出現重大突破,比如發行制是否真正轉向注冊制,股市新的市場運作規則、投資理念、投資者保護制度等基礎性制度是否真正的確立,是否一個公平公正的股市確立及有效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引導中國股市走向理性繁榮而不是非理性繁榮。
滬深股市雙雙高開,上海綜合指數曾一度下跌,但很快就探底回升,金融及石油股發力,上海綜合指數最高升到4000.22點,全日收升0.84%,報3994.81點,再創7年來新高。資金從創業板撤離,指數跌2.7%,深圳綜合指數也受累下跌0.7%。資金涌入市場,兩市總成交額再創新高,成交額達15544億元,打破3月24日創下的14394億元的紀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