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下的投資風險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IMF論壇上演講表示,中國政府將人民幣加入SDR有著不可動搖的決心,并稱其重要意義不亞于北京申辦奧運會。這似乎表明中國開始加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自由兌換的步伐。假如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那么會對投資理財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呢?對此,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進行了部分解讀:
首先,想了解當下為什么人民幣不是可自由兌換,得先了解一下國際貿易和國際貿易收支。國際貿易收支反映在一個名為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會計報表當中。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特定的國際會計準則進行編制的會計賬目,一個國家對外的幾乎所有經濟活動,都可以表示在這個平衡表當中,包括對外進出口貿易、投資、金融等,這些均以貨幣的形式表示這些國際收支。
其中,貨物和服務,即平時的進出口商品貿易以及對外服務貿易,像建筑服務、廣告、咨詢、計算機服務等等及其他商業服務,國人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國際貿易,這些都屬于貨物和服務項目。此外,另一個大項目是收益,包括國際間的職工薪酬收益、投資收益等;還有一個是經常轉移項目,包括政府類投資、援助等。此三種項目被稱為經常性項目。
而另外一個大項目,則是資本和金融項目。其中的金融項目占大頭,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包括股票)和其他投資。
目前,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范圍,我國只開放了此前提到的經常性項目的內容,而資本和金融項目,則不開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而在國際上,只有經常性項目和資本、金融項目均可自由兌換的情況,則才可被稱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世界上的貿易,絕大部分都是在IMF國家成員間進行,在加入了IMF的成員國當中,成員國之間都有相互的協議,我國目前只承諾的是與別國在經常性項目下可進行貨幣的自由兌換,即人民幣和外幣之間可相互兌換。
承諾了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包括了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港幣,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挪威克朗,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澳門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韓國元等。在國內,上海自貿區目前正在推進人民幣資本賬戶的自由兌換的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