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紡織制造業遭遇“機器換人”的困境
紡織行業的工廠負責人希望,由電腦橫機所生產出來的成品,不單單是一塊布片,而是一件件完整的毛衣。
在大朗鎮安迪毛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望國看來,這個理想實現起來很難。鑒于原料的伸縮性能,僅縫盤環節就無法由機器操作,所以機器并非萬能。
記者走訪了安迪公司,發現縫盤工人系清一色的女工,她們主要來自湖南、湖北、江西和四川。女工們介紹,縫制環節要求嚴苛,手指要尤其靈敏,才能做到“一個齒輪對準一個孔眼”。
王望國介紹,縫盤工人的年齡不能太大,“眼睛要看很細的活,年紀大了干不了。”普通工人一天可以縫制三打至四打大眾款衣服,現在,當地7000元月工資都難以招到一個熟練的縫盤工。
毛衣的后整階段,又細分為查補、燙衣兩環節。查補工多為女性,主要負責檢查衣服的尺寸、線跡及疵點等各種細節。燙衣工多為男性,他們常年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工作,鍋爐生產的水蒸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他們的工作區域。燙衣環節稍有疏忽,就會造成衣服面料反光,工序非機器所能取代。
大朗鎮的“機器換人”,主要體現在毛織工序的織片環節。安迪公司目前有34臺電腦橫機,由8名工人輪班24小時值守,每一次換班,電腦橫機停機檢修一小時。
他介紹,機器人也有發神經病的時候,“只有在10°C-28°C的環境下,它們才能正常工作。”
大朗鎮銀朗北路,如今已衍化出電腦橫機一條街。
在東莞市龍中星電腦橫機制造有限公司內,陳列著一臺淘汰多年的手搖機,在電腦橫機面世前,手搖機主宰者毛織業。這臺手搖機即將被東莞市科技局收藏。
公司區域經理譚江向成都商報記者演示了手搖機的操作流程,只見他推針、接紗、加針、減針,加一針轉三轉,一轉一來回。各種動作環環相扣,“推到哪個工作區域、加減多少織針,每個細節都有講究。”他稱,任何一個步驟出錯,衣服就會織錯。
手搖機自上世紀90年代出現,它終結了漫長的人工編織史。不過,工人操作手搖機時需長時間站立,為了省力,他們頻繁地搖擺腰肢和臀部,“手搖機工人一般脾氣暴躁,臀部都變得很肥碩。”
手搖機機身上安裝電動機,帶來了短暫的半自動時代。半自動手搖機仍舊不會加減針,這道工序的命令由控制器下達。此時一個工人可以同時操控兩臺機器,他們也不必像往常一樣日復一日地搖擺腰肢。
2008年至2012年,全智能電腦橫編織機開始進軍各大紡織工廠。電腦橫編織機簡稱為電腦橫機,其稱謂延續了“橫向編織”(緯編)的概念。
電腦橫機的出現解放了織片環節的人力,它還能在不斷地吞吐中,將各種顏色的毛線相互穿插,織出扭繩、扭條等非常復雜的組織及美麗的蕾絲花邊。
譚江說,電腦橫機所制造的產品,顛覆了人們對毛衣的認識,其細針織出的衣服既輕巧又柔軟,毛衣這種粗糙的純保暖用品,有了時尚的可能。
工廠接到訂單后,技術人員依據客戶的需求設計出相應的編織程序,這些程序大多由浙江恒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制作的軟件讀取。
受毛織行業不景氣的影響,中國電腦橫機的研發者們似乎也失去了追求完美的動力。
走訪發現,3年前,電腦橫機市場就已經飽和,目前已是國產電腦橫機的衰退期,便宜的二手機正主宰市場。
電腦橫機是一個外來物種,全球最早的自動化針織橫機,分屬于德國斯托爾公司及日本島精公司,在中國,這兩款機器分別叫斯托爾機與司馬機。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以“國花”、“飛虎”兩家企業為代表。九十年代末期,“飛虎”把工廠開到了江蘇省張家港市。
周齊說,2004年之前的10年,是“飛虎”獨步天下的時代,“它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知名度最高,在中國號稱‘丟下去一百萬臺’”。
2004年至2007年的一些展銷會上,一些大陸公司展示了仿造多年的半自動手搖機。到2013年,國產電腦橫機的電控系統、編織功能跟進口機已經相差無幾了。
但進口機“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周齊介紹,因鋼材原料、制造工業的精度、核心電控軟件等因素,國產機與進口機仍存在5%左右的距離,“在編織高難度、高精度的毛衫制品時,顯得尤其明顯。”
在廣東,“機器換人”話題從去年一提出便熱議至今,但該領域仍魚龍混雜,仍缺乏欣喜發現。“1/3的人在真正搞研究,1/3的人在模仿搞抄襲,1/3的人在玩概念。”
東莞部分“機器人”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當地大多數所謂的“機器人”生產廠家,實際只有能力做配套的機械輔助設施,99%的國產機器人的核心部分(電子控制器),都是從德國西門子和日本松下進口。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是東莞政府市場化運作的重地,已經吸引了多地政要的蒞臨參觀,實際管理方為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總經理助理莫卓燕介紹,他們的目標是匯聚一流的大學、企業、人才,讓更多的創意得到孵化,但機器人時代還未真正到來。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的資源里盡量把船劃得快一點,成功游向彼岸。”周齊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