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最終穩住”疊加“財政、貨幣雙松”成股市主導
經過股災式慘烈調整之后,“被利用的轉型牛市”的邏輯依然成立,即A股市場和產業發展的正反饋,后續會隨著股市的企穩而不斷強化,進而在無風險收益率下降、改革推進等利好幫助下,形成慢牛格局。過去兩年,資本市場和產業發展形成正反饋,即利用資本市場盤活存量、配置社會資金和資源,促進產業并購、重組,改善上市公司業績,形成了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如此良性循環,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走出一輪牛市。但是杠桿資金失控而導致估值和市值泡沫,使得牛市邏輯受損、行情暴跌。
展望一:9月行情進入新均衡期,反彈曲折前行,關鍵是確認底部、蓄勢待發
第二,人民幣匯率短期趨穩有助于行情進入新均衡期。李總理表態“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最近三個交易日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已連續回落至6.5以下,趨穩。但是,匯率的不確定性仍在,而投資者對此的不安情緒也需要時間來平撫。
第三,便宜是硬道理,不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各種風格類型的投資者已經能找到“自認為便宜”的股票。比如,保險、銀行、汽車、家電、建筑建材等低估值高分紅板塊已進入價值投資的低風險區域;腰斬甚至大跌70%以上的新興成長股,比如消費服務、醫藥、TMT、先進制造業等類股開始有精選個股的吸引力。中長期投資吸引力的顯現,有助于穩定住短期恐慌籌碼,從而封殺指數調整的空間。
第四,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看,“股災”之后的第三段反彈行情可能難超越7月初和8月初的前兩次,因此9月行情的重點不在于博反彈而在于行情正常化。
具體分析:
(1)短期市場由“滑頭”主導,看圖說話、情緒易變、波動性大的特點將制約9月行情繼續反彈的高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和微博等自媒體明顯放大了A股市場群體性人性的弱點,貪婪和恐懼都能更快、更猛烈地形成合力,這在6月以來的兩次“股災”和7、8月份的兩次“反彈”表現的淋淋盡致。當前,極端情緒反復宣泄之后,杠桿資金量顯著下降,機構倉位也在相對低位,因此,“空頭”已經失去了做空能力的倉位籌碼,只能依靠傳播負面消息做空;但是此前的“多頭”現在已經紛紛成為驚弓之鳥、信心仍待修復。
(2)“維穩窗口”之后,滑頭可能會獲利了結,引發波折。維穩時間窗口之后,部分滑頭很可能減倉觀望,但是考慮到空頭做空力量的衰竭,9月行情的波折將有助于確認2850點附近是否是市場底。
(3)此輪價值股帶頭反彈后,后續需要新的驅動力,否則投資者將圍繞價值股進行波段操作。比如“滬股通”近期連續三日資金大幅流入后,周五重現小幅凈流出24.1億元。
(4)短期上證綜指反彈一旦接近上一輪救市的底部,構成技術性反壓,“滑頭”們也可能會暫時選擇離場觀望。
因此,判斷9月份指數的波動區間,屬于創新低概率極低,但從當前點位來看反彈空間也有限,因此,9月份行情的重點不在于博弈短期雞肋式反彈,而在于為中期大行情耐心尋找機會、逢低逐步布局。
展望二:真正機會在于為中期布局,愛在深秋!季度性調整之后,反轉的力量在醞釀
第一,中報企業盈利至少不是拖累項,關鍵在于結構性亮點佐證了經濟轉型方向。A股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速提升。截至8月29日97%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發布2015年中報業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014年Q4、2015年Q1、2015年Q2分別同比增長-5.21%、2.84%、13.59%;非金融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014年Q4、2015年Q1、2015年Q2分別同比增長-17.89%、-12.83%、7.42%。其中成本回落導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83個百分點是增長的主因。結構上,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消費、新技術相關的傳媒、餐飲旅游、醫藥、電子元器件、計算機等行業增長較快。
第三,長期來看,行情經過此次季度性調整之后,“被利用的轉型牛市”即利用資本市場引導經濟轉型的中長期邏輯依然成立,慢牛行情很可能在深秋啟動。
我們最早提出并始終堅持這一輪“被利用的轉型牛市”是三個階段:牛市—盤整市—牛市,其中,4月初春季策略《財富險中求》提出“第一階段是從去年到今年二季度,二季度為牛市第一階段的最高潮并經歷”大尖頂“調整;第二階段,是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調整。第三階段又是持續數年的上漲”。6月初中期策略《養精蓄銳》提出“下半年行情換檔為震蕩市,行情進入第二階段,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調整、震蕩”。
分析資本市場和產業發展形成正反饋的代表——創業板。創業板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015年Q2同比增長37%,指數成分股同比增長52%,高于創業板整體。需求持續擴張、加杠桿空間大和活躍的并購為創業板成長提供充足動力。1)創業板收入增速連續9個季度超過20%,2015年Q2同比增長32%;2)資產負債率從去年同期的30%提升至37%;3)從商譽估計并購推動凈資產增加約10%。
折騰短期反彈需博弈情緒,見好就收;布局中期行情可精選機會,不懼買套——9月短期交易策略:首先,建議“非交易型”投資者以及大機構大資金,月初不必繼續追漲博短期反彈,相反可以趁反彈進行調倉、換股,將更多精力放在為中線布局、精選機會上,等行情遭遇震蕩、波折時反而應該勇敢買入、不懼短期買套。其次,建議交易型“老手”短期依然秉承斯諾克打法,波段操作,不斷地與大眾情緒做逆向博弈,見好就收
投資機會:在交易策略的支持下,短線波段操作的機會+中線耐心布局的機會
(1)中報驗證基本面高景氣的機會,立足底線思維“低買”、適度做波段,包括餐飲旅游、傳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養殖、電子元器件以及自下而上精選出的消費服務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造業細分領域中的績優藍籌股。
(3)前期遭遇股災投降式拋售的主題投資,短期繼續跌深反彈,但是之后行情將遭遇波折、分化,建議精選和基本面結合而創新高的主題機會。國企改革、軍工(北斗)、次新股、上海迪斯尼等需要去蕪存菁。特別是國企改革綱領性文件即將出臺,屆時投資者需要防范純粹概念炒作的“見光死”,而圍繞基本面邏輯等進行中線跟蹤、耐心挖掘機遇。
(4)短期有股價安全邊際,長期跟著靠譜的產業資本發掘機會:并購重組、近期被大股東/高管大幅增持、舉牌的股票。
(5)暴跌過后的成長股,短期技術性反彈不易操作,之后將呈現震蕩、大分化。已有相當一部分TMT公司的股價從年內高點回落至今超過80%,短期博弈性的反彈概率提升,但操作難度依舊較大。更建議圍繞中長期產業基本面趨勢和指標,立足中期精選機會,審慎逢低布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