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借貸重度淪陷 超高收益多面誘惑
當有人伸手向你要錢時,你可能會拒絕。但當有人以超高收益誘惑你進行投資時,有的人或者就會心動,一不小心就陷入了非法集資的陷阱。
你要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投資者屢屢中招,此類事件且屢見不鮮。除了與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有關,還因這些理財公司往往極具迷惑性,且誘惑的方式方方面面。因此,你不得不防,一些集中的防范非法集資的宣傳也必不可少。
近日,在“互聯網金融+打擊非法集資高峰論壇”上,南京財經大學閆海峰教授提醒投資人,不少財富管理公司披著P2P外衣行非法集資之實,投資前不妨先做三個判斷:一是看有無資產端,借款方是否是雄厚的實業項目;二是弄清楚借來的錢到底做什么用;三是判斷是否是“龐氏騙局”。
另外,超高收益作為最強大的誘惑。投資者一定要明確,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我國規定,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回報率不受法律保護,這點可作為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值。
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博士建議利用互聯網手段打擊非法集資,通過大數據等互聯網金融新技術對財富管理公司、平臺企業進行嚴格的網監。
近年來,非法集資現象屢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特別當P2P網貸的概念普及之后,一些別有用心的理財公司開始轉戰網絡,通過“看不見的手”來騙取投資者的資金。
據統計,2014年全國新發投資理財類案件1267起,同比上升616%,涉案金額547.93億元,同比上升451%。而2014年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發案數、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分別是2013年全年的11倍、16倍和39倍。
就北京地區來說,截至2015年4月,北京共有20家P2P網貸問題平臺,包括經營困難、詐騙、跑路等現象。目前,北京共立案中歐溫頓、網金寶、融信寶、里外貸四家P2P類非法集資案件,總計涉案金額約17億元,涉及投資人4230人。
據記者對中歐溫頓事件關注較多。2014年2月底,中歐溫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某某”突然“失聯”,不少客戶來到中歐溫頓的辦公地點討要說法,有客戶稱共有2000多人受騙,涉及欠款4個億。媒體報道稱,中歐溫頓有三假:假的辦公地點、假的法人代表、假的基金公司。
據記者走訪發現,半年后,仍有投資者堵在中歐溫頓辦公地所在的海航實業大廈的電梯中試圖維權,其中多為年長的投資者——“老頭兒老太太”。
業內人士表示,通常假借P2P的名義非法集資,套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概念,設立所謂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后,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投資者所見到非法集資公司通常很“正常”——開在商業區高檔寫字樓里,具有工商登記的合法身份,名稱和業務與金融密切相關,許諾無風險高回報……
有投資者對記者表示,“看著好好的公司首先就會覺得應該還可以吧。”殊不知,投資者更容易被此類公司所承諾的高額回報所引誘,同時編造出“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讓投資者相信只要通過該公司進行理財就能成為那樣的幸運兒。
據記者調查發現,為吸引更多的群眾,所謂的財富管理公司往往許諾投資者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后面集資人的錢兌現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一些投資者在急切求富和盲目從眾心理的支配下,缺乏理性,對不法分子虛擬的高額回報深信不疑,幻想“一夜暴富”,草率甚至是盲目地傾其所有。還有的自己受騙后又去欺騙別人,希望通過騙人來彌補自己的損失,結果越陷越深。等到此類財富管理公司跑路或者“消失”后,投資者意識到風險也為時已晚。
此外,此類財富管理公司以養殖螞蟻、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義,或者以開發所謂高新技術產品為名吸收公眾存款;有的編造植樹造林、集資建房等虛假項目,騙取群眾“投資入股”;有的以商鋪返租等方式,承諾高額固定收益,吸引投資者。同時,還有的公司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等新的名詞迷惑群眾,假稱為新投資工具或金融產品;有的利用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消費增值返利、電子商務等新的經營方式欺騙群眾投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