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調整持股策略 外管局投資平臺應和證金無關
近期不斷有媒體報道,國家隊新成員——外管局旗下三大投資平臺接手部分證金公司持有股份,疑似“以股償債”。另還有一種說法,證金公司正在悄悄“撤退”。證券時報小編認為證金公司持股策略確實有所改變,但還不能說明已經撤退,外管局投資平臺入市也許僅是其投資行為。
表面上看,證金公司退出了多家公司前10大股東名單。但是,在今年兩會期間,履新不久的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做出過直接回應,“未來的較長時間內,談中證金退出都為時尚早。”劉士余回答的場合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規格很高,且當時屬劉士余媒體正式“首秀”,作為證監會新主席的話還是可以相信的。
此外劉士余還說,“一些非常規的臨時性措施,在資本市場進入了自我修復狀態后已經退出或者正在退出”。 “非常規的臨時性措施”具體有哪些不得而知,但是國家隊確實對持股結構進行了一些調整。
1、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投資”)把在三季度新增持股份轉讓予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金資管”). 匯金資管成立于2015年11月6日,注冊資本50億元,是匯金投資的全資子公司,經營范圍為資產管理、項目投資、投資管理,注冊機關是北京工商局東城分局。
以成立節點來看,匯金資管是專為接手匯金投資2015年三季度新增持股份而設,經營范圍也表明其專門從事資產管理業務。對比來看,匯金投資主要職責則是接受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相關業務。在特殊時期“穩定市場”并非常規業務,將其轉讓予專門從事資產管理的子公司更加合理。
2、持股策略有變化。例如,2015年10月因國家隊持股而連續13個漲停板的潛能恒信2015年年報中不見了三家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而匯金投資則變為了匯金資管;證金概念第一妖股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東也不再是證金公司,變為自然人廖俊發,匯金資管接棒證金公司列第四大股東,不過持股比例有所下降;南京高科三季報中前10大股東中有10個中證金融資管計劃,年報中僅余3個。
有媒體報道,外管局三大投資平臺梧桐樹投資、鳳山投資和坤藤投資現身的上市公司,證金公司同步進行了相當比例的減持,疑似證金公司迫于還款壓力而以股抵債。證券時報小編認為這種說法僅僅是將兩種現象生硬的聯系在了一起,并不具有說服力。
證金公司減少數量和外管局投資平臺持股數量雖然相當,但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交通銀行還出現了梧桐樹投資持股數量多于證金公司減少數量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國家隊救市資金耗資超過萬億,目前披露的數據顯示,這三個平臺的持股市值在300億元左右。若是證金公司“以股抵債”,就像杯水車薪,沒有這個必要。外管局隸屬于央行,證金公司救市資金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央行。央行有100種方法借錢給證金公司,但通過具有“外匯”屬性的外管局的可能性非常小,一不小心還會涉及“二次結匯”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