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新的三大增長模式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股價上漲0.18%,收盤價為104.64美元,市值約合2664.13億美元。阿里巴巴就此登頂亞洲所有上市公司市值首位。十年布局,從核心電商,到支付與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大文娛、智能物流網絡……
告別單一的電商定位,阿里巴巴正在尋找新的增長方向。日前,優酷土豆+新浪微博+UC/UC頭條推出大聯盟,將打通三大阿里系內容平臺,構建阿里內容生態。再一次發揮了阿里流量資源作用的同時,更是阿里自身尋求新增長模式的體現。
資源串聯
阿里近日披露,向微博相關高管團隊成員購入后者所持的總計300萬股微博股票,交易完成后,阿里持有微博股權將由30.1%增加至31.5%。隨后一天,阿里體系下內容板塊緊接著發布了新的動作,優酷土豆與新浪微博以及UC/UC頭條將聯合推出內容流通組合——視頻文娛大聯盟。據介紹,這一大聯盟將通過底層數據、算法對接,依托于三大平臺的優質內容、社會化傳播、算法推薦及移動閱讀等能力提升用戶體驗。
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表示,內容產業圍繞內容、發行、變現三個核心能力展開,好的內容是吸引用戶的根本;好的發行是有效到達用戶的保障;好的商業變現模式是保證內容健康循環的手段。三者合力,就能實現內容傳播的最佳效果組合:獲得內容媒體平臺的推薦或進行檢索、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話題發酵和傳播、在移動閱讀平臺上進行算法推薦和迅速擴散。
視頻文娛大聯盟的成立,也將有助于推動阿里體系內內容、互動、關系、賬號、數據五個維度實現互通。內容通包括長短內容的播放、跳轉,內容互相輸出;互動通包括內容產生的數據,比如用戶點贊、評論feed會同步顯示;關系通包括內容訂閱關系打通,在三方平臺上同步展現;賬號通包括三方賬號打通,可以一個賬號登錄三個平臺;數據通包括基于用戶消費內容的線索同步背后的算法邏輯。
整合需求
根據阿里此前發布的2016年二季度財報顯示,阿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的季度收入為31.35億元,較2015年同期的8.12億元上升286%。阿里云也保持了連續三個季度三位數的增長。電商、云計算、大數娛三個部分已經成為阿里增長的動力。
阿里巴巴CEO張勇說,“阿里正逐步實現‘生活在阿里巴巴’的理念”,阿里不只是商業的基礎提供商,阿里要做的是為網上生活提供全面的基礎建設。
今年6月,阿里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該板塊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合一集團、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領導小組組長俞永福表示接下來要“減少刷臉,減少重復建設,增加資源分享”。這一矩陣正在經過不斷整合資源后形成較為協調的關系。
據介紹,視頻文娛大聯盟未來的規劃不僅僅局限于內容的流通,將面向頭部內容、自制合制內容、PGC甚至是明星和企業機構,提供從聯合投資、聯合出品到聯合宣發、聯合營銷整合的產品協同。
行業分析師趙穎認為,目前來看,阿里的文娛內容板塊雖然有不少資源,但如何讓業務更加靈活、合作更加通暢則需要進一步整合。可以看到,阿里將逐漸以資本運作和內部孵化為手段,在整合中加強新業務的拓展。
流量補充
通過對優酷土豆、UC、微博的資本運作后,阿里也將自家的電商資源鋪設至這些內容媒體平臺。舉例來說,阿里在入股微博后, 2013年,微博廣告營收增長比上年多出9700萬美元, 4913.5萬美元來自阿里。2014年,微博廣告和營銷收入達2.64億美元,阿里貢獻了1.07億美元。在去年,微博來自阿里營收占比降至35.5%,但仍貢獻了1.43億美元收入。
有分析人士認為,阿里通過將自家的廣告以及用戶數據導流到這些內容平臺將大大提升它們的效益。這樣的流量轉換也讓本身就對資金有巨大需求的內容平臺獲得了更大的生長空間。
不過,趙穎強調,“內容生態的三駕馬車其實將成為為阿里提供血液的血源”。她認為,來自UC、優酷土豆和微博的流量也將通過賬號持續對阿里形成巨大的流量補充。尤其是當會員消費、購票、內容消費等方面與阿里的交易體系打通后,阿里將守住移動支付領域從而盤活流量的作用。
隨著消費人群年齡層的變動,新的消費觀念與方式正在形成,貨架式的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年輕一代的需求。視頻、直播、社區等媒體平臺逐漸促成了消費新模式的產生,阿里或許需要一方面抓住內容生態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鞏固電商長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