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2017能長期保持牛市嗎?
經濟開局穩定,通脹短期筑頂。17年1月經濟開局穩定,從終端需求看,雖然12月外需繼降,但1月上旬地產銷量降幅收窄。從工業生產看,1月上旬發電耗煤增速回升。12月CPI小降至2.1%,但PPI大幅回升至5.5%。考慮到春節月份與去年錯位,預計1月CPI同比或將跳升至2.4%的短期頂點,而2月通脹在高基數效應下或將大幅回落。社融繼續高增,房貸已現疲態。16年12月社融繼續高增,主要受銀行表內外信貸的推動,其中受地產企業非標融資推動,新增委托信托貸款近5700億;商品漲價、庫存回補推動非居民中長貸增加近7000億;但地產銷量回落的影響開始顯現,居民中長貸出現大幅回落。上周央行繼續投放貨幣,而流動性則繼續改善。
地產市場入冬,資本市場入春。新年伊始,地產市場的調控仍在強化,尤其重慶在新年啟動了加強版的房產稅,將對“三無”人員的個人新購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征收0.5%的房產稅。在房價上漲的狂潮中,房價穩定的重慶無疑是一股清流,如果其房產稅政策能在全國推廣,房地產泡沫必然會得到有效的抑制。雖然上周國內股市表現不佳,但我們認為春天的資本市場依然充滿希望:一是因為對特朗普的樂觀預期下降,美元指數趨弱,資金回流有利于新興市場。二是國內經濟17年開局平穩,而通脹有望短期見頂回落。三是央行再度投放貨幣,年初貨幣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四是地產的調控逐漸加強,居民資金將逐漸從地產市場撤出,而有望逐漸流入資本市場。
這段時間,創業板和次新股成為市場動蕩的重災區,
市場一跌下來,一些個股非理性下跌起來,人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性。隨便翻看一些文章,都是類似創業板不行啦,包括次新股也不行啦,市盈率太高了,接下來跌跌不休的內容。當然,聲討新股發行過快的評論等也有,但總的來看,目前彌漫著一種絕望的氣息。先談個市場本身的狀況,創業板指數從2012年底585點起步,最高上摸4037點,指數最大漲幅6倍左右,2017年1月13日收盤1899點,漲幅2.25倍。上證指數2013年6月25日才見底1849點,才后知后覺跟隨創業板指數上漲,最高上摸5178點,1.8倍漲幅,2017年1月13日上證指數收于3112點,漲幅68.3%。2012年至今,市場的指數波動可以很清晰告訴我們,哪里才是真正大機會所在。如果說創業板等泡沫很多,需要擠出來,為何那么多年了,市場依然沒有擠出來?如果說藍籌股有很多機會,為何那么多年了,還沒充分反映出來?
舉兩個伴隨創業板成長起來的典型的例子,東方財富和同花順,看看它們在當時2012年底創業板啟動時的低點位置,對比現在,哪怕是現在跌下來的2017年1月13日,復權價格你去看,對比那時候的價格現在是不是依然漲幅20倍左右,記住不是2倍左右,是20倍左右啊。現在東方財富網隨便一年有大概接近10億利潤,大概接近600億總市值;同花順隨便一年5億左右利潤,大概300多億總市值;兩者市盈率都差不多50到60倍左右。這兩家公司我們做股票的投資者也好機構也好,應該是有目共睹的,從小公司不斷成長起來,到現在的相對大公司,按照市盈率角度去衡量,現在市場低迷期間每年都有幾個億利潤,一旦市場雄起,你可以想象那利潤的彈性空間,難道它們也要跌回到解放前嗎?不是開玩笑嘛。就好像你對著阿里巴巴和騰訊說,它們有很大泡沫,一旦破滅回到解放前,這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嗎?都強大到相當的護城河,只要不犯根本原則性錯誤,保持強大是沒問題的,只是怎么保持高增長有難度而已。
再反觀那些所謂的藍籌股,試問,哪個公司有那么牛的成長速度,是,那些藍籌有的只是相對成熟而已,但相對成熟在市場也只是給到相對穩定的波動來結合。如果市場都要靠這些相對成熟的企業去發展,哪問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那還搞什么扶持中小企業,搞什么新三板,搞什么創業板嘛。相對成熟的企業哪個不是從小做起,阿里巴巴,騰訊,哪怕東方財富和同花順,哪個不是從小做起。正因為它們都是從小做起,讓更多人看到了積極的未來,讓更多人看到了積極的夢想,讓更多人才有奮斗前行的欲望。如果按照所謂藍籌第一其余不看的邏輯,試問,社會還有高速前進的動力嗎?不要你甘于穩定就不讓別人積極奮進嘛,不要你甘于穩定就融不得別人急速發展,不要你是老人家就看不得年輕人的活力!
就問管理層了,如果市場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真正具有高速成長的企業去支撐,去發展,試問,這樣的市場魅力何在?就拿新股發行來說, 這段時間新股上市后,個股基本是二級市場上市開板后買一個套一個,當然,也包括一些藍籌銀行股,發行的銀行股,發了不少,應該是管理層最為看重的吧,但是,大家發現沒有,上市以來開板后幾乎就是一路下行,沒有給到投資者太多機會,而且部分銀行股面臨隨時破發的境地。請問,只是融資圈錢后不管二級市場跌跌不休,這是正常的生態圈嗎?當然,這段時間上證指數表現相對是穩定的,但這得益于一些國家隊的刻意護盤,如果沒有保險股沒有銀行權重股等刻意護盤,現在這指數還有那么好看嗎?有人說,反正這些股好看就可以了嘛,說明這些股票才真正有價值嘛,好了,得了吧,真正有價值早就一飛沖天了,為何那么多年漲幅依然遠不及東方財富、同花順等創業板個股呢?另外,這些企業根本也不是中國最需要去扶持和支持的企業呀,更多是中小型企業,挖掘和支持各個領域更多的東方財富和同花順才是啊。
說真的,劉主席剛上任時說的那些話,我目前依舊歷歷在目,談到立足國情,立足中小投資者,但事實呢,目前市場新股發行的速度簡直比注冊制還要厲害,這立足國情立足中小投資者了嗎?至少目前大部分股民的心聲都是希望慢一點,讓市場的生態更完善些。立足國情的改革,立足中小投資者的改革,那就是一定要有活力,沒有活力,一切無從談起。
我甚至聽到有人希望有些東西就不如爛死在那,不如來個繼續加速發行,不管市場死活,從上周五管理層再推出10家企業同時發布時間上來看比較晚來看,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證監會內部一定是有分歧的,但分歧歸分歧,在最大領導沒下決心轉變前,那當然只能是微調下,比如14家降低為10家。我要是管理層,我一定會充分聽取各路投資者的心聲,看看一年發行300家合適,400家合適還是500家合適,更或者1000家合適。充分聽取中小投資者的心聲是需要的呀,可惜,這點上,目前沒看到監管層的具體行動,最可怕的是,沒有預期管理,哪怕直接明確2017年就準備發300家也好,500家也好,讓大家心中有數,懂得隨形勢而采取不同策略。沒有預期就是讓人不知道你究竟怎么出牌,理論上完全可以一年3000家上市的。拿美元為例,美國最牛的地方就是預期管理,總是說加息吊著你胃口,讓美元持續牛。
回到市場本身,創業板和次新股經歷這段時間的持續下跌,絕望的氣息很明顯,但是我們不絕望,我們的底氣在于,我們發現不少上市公司依然具有過去類似東方財富和同花順爆發前夕的潛力,因為我們可以從身邊看到太多有活力的企業在危機中成長壯大起來,這些個股最大可能就是在次新股群體中挖掘出來。邏輯不復雜,老股票該牛的該成長的都成長起來了,沒有成長起來的肯定是需要更大外力重組等因素才能蛻變這存在巨大不確定性,但對于不少次新股而已,借助資本市場發力騰飛都是剛開始,本身公司經營帶來的高成長就是未來牛的最大底氣。
現在不少成長股跌到市盈率40倍左右,茅臺也接近30倍市盈率,很多成長型的成長速度肯定大大強于茅臺,未來這些成長公司繼續加速,這些公司現在的股價難道不就是超級低的市盈率嗎?所以,現在不是低點不是底氣更待何時。真正高速成長的公司,市場給予相對高的市盈率本身也是合理的,因為未來成長上去會讓當下變得很便宜啊,猶如過去東方財富和同花順,不賺錢到賺幾個億甚至十幾二十億的成長區別有多大啊。
那,那些成長起來的公司還有機會嗎?就比如東方財富和同花順等,目前熊市都能盈利那么多,依然那么大市值,試問,行情一來,能不繼續前行嗎?樂視不也因外圍的力量繼續注入繼續頑強前行嗎?所以,創業板等也根本不需要悲觀,反倒蘊含新的生機,畢竟過去的歷史走勢對比也足以告訴我們在中國,最大的機會到底在哪里。就好像地產一樣,如果說行情一來,最大機會在哪里,那一定是強者恒強啊,一線城市依然繼續領漲啊,歷史就是如此真實擺在我們眼前。所以,創業板一定也還有機會,現在跌下來,就是醞釀新的生機。從這個角度來說,2017年年初就是創業板和次新股最好的布局時機才是。
本來這段時間全球資本市場漲漲不休,我們跌跌不休,本身極大的反差,就應該引起管理層足夠重視才是。國外資本市場就喜歡積極預期的折騰,這才有了當下的結果,我們要反思積極的預期在哪里,更多帶給市場是相反的預期呀。別看上證指數目前看上去不錯,一旦市場繼續低迷,崩盤下來也是極其容易的。
記得去年2016年7月27日人福醫藥漲停,管理層問詢為何股指當天下跌,你卻逆勢漲停。當時我馬上寫了篇文章呼吁讓市場交易歸還市場,管理層不需要什么都插手。之后市場類似走勢管理層就沒再特別干預了,這至少也說明管理層也是能看到市場聲音和樂于去接受一些東西的。那么,現在,又到了新的問題出來必須要正視好好解決的時候了,我相信聲音管理層也是看到了只是還不夠清晰,否則周五就不會那么晚發新股發行公告了。我們不需要推倒重來,我們需要的是積極的預期管理,合理的資本市場生態系統,真正有活力的資本市場,真正立足國情,立足中小投資者這個最大群體,滿足好這部分人需求,一切就皆可活啊!如果您認可我文章中的理念,希望您可以轉發給更多人看,我們一起呼吁,中國資本市場本應更好,而不是當下這樣糾結。愿,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成為真正長期牛市轉折向上的一年,現在我們轉變我們清晰一切都不晚!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