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羊絨制品產業鏈條逐步延伸市場
2009年河北省清河縣羊絨產業亮點頻現:全縣新上粗紡羊絨紗生產線27條,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強;新上精紡、半精紡2.5萬錠,占總量的一半。年紡各類羊絨紗能力達到7000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
從4噸多的羊絨下腳料到1噸多的短絨,從一人偶然的一次嘗試到2000多個絨毛分梳專業村,再到今天羊絨產業年產值達到150億元,清河贏得了“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的美名。
2008年,清河縣投資10億多元成立了“中國清河羊絨制品市場”,改變了清河有羊絨產業,沒有專業市場的局面。從開業以來,羊絨市場進駐商戶達到300多家,銷售規模達到了10億多元,輻射范圍包括山東、河南、山西、北京等北方羊絨制品主要銷售區域。
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管委會主任孫連嶺說,清河羊絨制品市場是清河縣羊絨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對清河羊絨產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對于擴大內需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從簡單分梳到深加工 產業鏈條逐步延伸
從最初的羊絨分梳到現在的羊絨精紡,清河羊絨產業的鏈條正在逐步延伸,隨著先進的羊絨深加工設備不斷引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清河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并不靠近羊絨產地內蒙古。那么清河縣的羊絨制品市場是怎么形成的呢?
孫連嶺告訴記者,清河發展羊絨產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從最初的羊絨分梳開始到現在的羊絨精紡,清河羊絨產業的鏈條正在不斷延伸,隨著先進的羊絨深加工設備的引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水平也上了新的臺階。
1978年,清河楊二莊毛紡廠的一個業務員去內蒙古購買紡紗設備的時候拉回了4噸羊絨下腳料。靠著村里改造的梳棉機,他從下腳料里加工出來了1噸多的短絨,賣到北京后獲得了非常可觀的利潤。于是村里很多人開始了羊絨分梳,清河羊絨產業開始生根發芽。
孫連嶺說,村民靠自己的智慧改造的“181梳棉機”比當時進口的專業梳棉機出棉率還高,每噸的成本能降低幾萬元。“這樣一來,很多外地企業就停轉了他們的分梳機,跑到清河來購買所需要的成品。”于是,清河的羊絨產業有了發展的基礎市場空間。
上世紀90年代,清河羊絨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全縣有200多個絨毛分梳專業村,形成了山羊絨、綿羊絨、駝絨全面發展的格局。
進入新世紀,清河羊絨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羊絨分梳處于產業鏈的最底層,利潤率低,而且近兩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受到很大沖擊。”孫連嶺介紹說,“鞏固原來的分梳業,大力做強深加工才是出路。”
河北宏業羊絨制品公司是清河當地成長起來的企業,最初公司主要從事羊絨分梳業務,出口羊絨原料。總經理馮子明告訴記者,2000年考察歐洲市場后,他們下定決心提高產品附加值,向更精、更深的領域延伸。隨后公司與意大利哥倫布公司合作,引進了粗紡和精紡生產線,并開始為哥倫布公司貼牌生產羊毛衫。
公司1萬平方米的粗紡車間內,只有十幾名工人。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馮子明介紹說:“這個粗紡車間投資了1.5億元,基本是自動化生產,工人只需要把斷的線頭接上。”
而在針織車間,記者看到了一件件編織精美、款式新穎的羊毛衫,工人們正在做最后的檢查和貼牌工作。“每件羊毛衫貼上‘COLOMBO’品牌后,在歐洲市場要賣到300歐元。”
類似的轉型企業很多。目前,清河擁有粗紡生產線67條,精紡、半精紡紗錠5萬錠,形成了年紡各類羊絨紗7000噸的生產能力,轉化率達到了40%。在比較薄弱的制品環節也取得較快的進步。如今,清河擁有各類針織橫機16000臺,年加工羊絨制品約300萬件,其他絨制品2600萬件,轉化率約為20%。在引進一批先進的羊絨深加工設備后,羊絨衫、裙、褲等產品的花色和款式更多了,產業發展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從產業集聚到市場帶動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的建成,結束了清河羊絨產業有“市”無“場”的局面,成為推動羊絨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和羊絨企業壯大的“孵化器”
時值7月中旬,正趕上高溫天氣。上午10點多鐘,記者驅車來到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炙熱的空氣下,羊絨市場顯得十分安靜。
孫連嶺介紹說:“現在正是羊絨市場的淡季。這么熱的天氣,想到羊絨就覺得熱,來逛羊絨市場當然沒有多少人了。”
走進市場,僅有少數商鋪在開門營業。市場大門的兩側主要是門面經營,里面全是一家家鋪面。主干道兩側一棟棟獨立房主要是各大商戶的店鋪,基本的布局是一樓做門面,二樓辦公,三樓做宿舍。
市場兩邊一棟棟獨立的商鋪,一般是被企業買走了。不僅有外地知名品牌企業,更有很多清河成長起來的企業。鹿王集團在羊絨市場共有4家店面,采取的是“生產+門市經營”的方式。“沿街的這幾家店鋪都是鹿王集團的,各個店鋪賣的東西不一樣。我們這個店主要經營羊毛衫,而對面的那家主要是經營西服和大衣。”店鋪營業員介紹說,在清河有他們的生產車間,各個店鋪銷售的產品主要是在清河生產的。
孫連嶺說:“8月中下旬我們將舉辦第十七屆中國清河(國際)羊絨及絨毛制品交易會。屆時不僅有周邊省市慕名而來的游客,更多的是企業和商戶的定貨會。”
清河羊絨市場建立于2008年,市場整體由生產加工區、服務交易區、產品展示區、物流快運區四部分組成。自市場開業以來,吸引了北京、天津、內蒙古、浙江等地的眾多商戶和企業入駐。
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的建成,結束了清河羊絨產業有“市”無“場”的局面,成為推動羊絨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和羊絨企業壯大的“孵化器”。
孔祥鋒2001年從北京來清河創辦了清河縣多維康助劑有限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羊絨衫后整理過程中,能夠提升衣服的舒適度和美觀度。”孔祥鋒說,來清河創辦助劑企業就是因為這里產業基礎好,助劑的需求量很大。
去年8月,孔祥鋒也在市場里買了一個獨立的門面,準備做高端羊絨定制。“我看好羊絨衫市場的前景,決定在生產羊絨助劑的同時,代理國外的品牌,然后發展連鎖店。”孔祥鋒說,清河羊絨產業的產業鏈條非常完整,從原料整理到成品制作,都有很多企業在做。現在又有了專門的銷售市場,客流量大,企業也容易做大。
隨著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的建成,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展羊絨產品的精深加工,對品牌也更加重視。貝龍、長樂等羊絨制品加工企業都擴大了生產規模,鹿王、東方葉楊等企業還通過市場反饋來的信息對企業產品的花色、樣式進行研發創新。
從門面銷售到網上開店 輻射半徑不斷擴大{page_break}
市場與企業孵化器的結合,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解決了配套的難題;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互補,幫助清河羊絨產品拓展了市場空間,擴大了輻射半徑
清河羊絨制品市場另一個特點是產品展示區與生產加工區的結合。孫連嶺說,生產加工區定位為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能夠為企業提供從產品設計、開發、營銷等配套服務,最大限度地破解中小企業因配套能力不足而制約發展的瓶頸。
為此,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管委會還專門成立了“新產品研發中心”,作為公共平臺供小企業使用。“新產品研發中心”招聘了專門人才,為企業提供設計、打樣、檢測以及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孫連嶺介紹說,很多小企業沒有工藝設計員,他們既可以免費使用“新產品研發中心”根據市場情況設計好的樣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讓“新產品研發中心”幫助設計一套獨有的樣式。{page_break}
時尚流行的款式,也引發了市場的“量身定做”潮。很多企業將研發中心設計好的款式印制成精美的圖冊,供顧客量身選擇。2009年,進駐市場的衣尚公司僅加工“量身定做”的羊絨衫就達萬件之多。平均每天從清河發出的“量身定做”的包裹就達千件之多。
在清河羊絨制品市場建成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羊絨加工企業將店鋪搬到了阿里巴巴的網站上。“C2C的模式,效果不是很明顯。”孫連嶺說,受原料昂貴、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限制,清河羊絨企業難以走“大生產、大批發”的經營模式,很多深加工企業把“量身定做”和網絡銷售結合起來,借此擴大市場。
管委會又及時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清河羊絨網。孫連嶺說,這個網站采用的是B2C模式,集產品展示和交易平臺于一體,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報出樣式在企業訂做。網絡縮短了空間的距離,擴大了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的輻射半徑。如今,通過清河羊絨網的銷售額每年有3億元,達到實體市場的三分之一強。
清河縣東高村是遠近聞名的“淘寶村”,村里最早開始通過淘寶網銷售羊絨線的劉玉國更是家喻戶曉。經營網店3年,劉玉國每年的網上銷售額高達數百萬元,而此前他的實體店每年的收入僅兩三萬元。在劉玉國的帶動下,現在東高村家家都開起了網店。2009年,東高村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羊絨紗線300多噸,銷售額高達2000多萬元,產品銷售范圍覆蓋了全國。從有形的市場到無形網絡,清河羊絨在不斷擴展自己的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