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小麻村百家皮革廠包圍的村莊
車子開上高速,采訪團成員才知道目的地——武陟縣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拿出舉報證據——位于該村的皮革廠名單有101家,密密麻麻地打印了三大頁。
據悉,該村的皮革加工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占據國內市場的一定份額,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無法形成規模,制革污水含有大量石灰、染料、油脂、氨氮、硫化物、鉻鹽以及毛類、皮渣、泥砂等有毒有害物質,治理難度非常大,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產業發展受阻,成為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
走進小麻村記者發現,整個村子幾乎家家都制革,粗略一數有上百家皮革小作坊,卻沒見到任何污水處理設備,也沒有見到集中收集廢水設備,村中的一條水溝內還殘存著些許廢水。“污水滲漏嚴重,同樣會污染地下水。”隨行的省環保監察總隊科長程玉全指著水溝說。
令記者驚訝的是,這些皮革小作坊都停止了生產,軟化皮革用的容器——鞣鼓,一個個都被拆掉了。
一家制革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縣里的要求,近日,全村的皮革廠都停了,每家的鞣鼓以后要統一集中、統一繳排污費、統一污水處理,直到沒有污染環節后,再回各家加工。這家制革廠的負責人承認,停產前,各個廠的廢水通過排水溝直接外排,或通過滲坑自然揮發,無治污設備。
聞訊趕來的村黨支部書記李和平說,這次停產,大家都很配合,因為之前老和環保部門“打游擊”,村民也很煩。“這次,縣里劃了兩個區域,決定把村里300多個鞣鼓集中起來,統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大家統一繳水電費和排污費,以后不用偷偷摸摸生產了。”李和平說。
省人大環資工委辦公室主任馮建勛說,環保監督絕不是要讓企業關門,而是讓他們做大做強。小麻村所有不能實現集中治污、集中生產的小皮革廠都要關閉,要進行徹底的環境綜合整治,不能因為各界關注,就虛張聲勢整治一下,等關注熱點一過,再度反彈,要防止死灰復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