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部門改變抽檢處罰法式:從“點射”到“掃射”
9月7日訊,從“手槍點射”到“機槍掃射”,廣東工商部門創新商品抽檢處罰方法
一件不合格 同款“一鍋端”(經濟聚焦)
廣東省工商局近日公布了近期對商品。
據悉,此抽檢處罰新法在國內尚屬首次。廣東省工商部門表示,處罰由點變面,對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企業威懾力也驟增;而消費者表示,這是將查處不合格商品由原來的“手槍點射”提升到了“機槍掃射”。廣東工商部門擬將此新法擴大到適用此法的多數商品的日常抽檢中。
僅處理“同批次商品”,查處容易走樣
在本次鞋類商品的抽檢中,針對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門無需再用長串文字注明不合格鞋商品的生產日期、碼數,以及區別于其他批次商品的種種信息。此次監測發現兩種鞋的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超標,不合格名單上就直接列出:標稱“蜘蛛王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蜘蛛王”牌DL2073—38型號男鞋,以及標稱“浙江澳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澳倫”牌11138294型號休閑鞋嚴重不合格。據此,商場超市下架、企業召回,工商執法檢查時,不再瞄準某個生產批次,而是無論生產日期、無論碼數將同一款鞋“一鍋端”。
“以往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存在實用率低、可操作性弱、隨機性大的問題,工商機關在抽樣前對產品分布狀況和企業信用狀況不了解,難以有針對性地抽查可能存在問題的產品。”廣東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陳業懷介紹,此新法在很多人看來很“嚴厲”,但廣東對此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過去廣東對不合格商品的查處,也是限于對“同批次商品”的處理,但一個廠家生產同批次的不合格產品,進入流通渠道后,分布在成千上萬個銷售終端,工商執法人員難以一一追查;同時老百姓只認識同型號商品,根本無法區分商品的批次,“同批次商品下架”的處罰方式在流通領域很容易走樣,不合格商品仍可頂風在市場上流通。
“農資”運用此法合格率已經上升到86%
廣東省工商部門表示,早在3年前,工商部門就將“一款商品不合格同款商品均下架”的工作思路運用到廣東省農藥、化肥等農資的專項監管當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前些年,廣東的農資市場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正規企業的合格產品被山寨企業的廉價不合格產品逼得處境艱難。
在新的監管措施下,已有20多家被查出有不合格產品的農資生產企業自行停產整頓,往年監測不合格的商品,除部分已經整改申報重新上市外,其他的基本未在市場出現。2006年,廣東省化肥、農藥整體抽查合格率只有56%,到2009年,抽查合格率已經上升到86%;芭田、拉多美等質量、技術領先的農資龍頭企業,所占市場份額逐年擴大。
芭田股份(13.75,-0.54,-3.78%)副總經理張志新表示,廣東省工商部門采用抽檢新法,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是沉重打擊,對堅持合法生產的企業是保護,但歸根到底,是對廣大農民的保護,對廣大消費者的保護,對保護正當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age_break}
被查處企業想“復活”必須過三關
有人說,采取新的抽檢方式,工商執法人員的工作簡單了。但工商部門認為,過去發現一批不合格商品查扣一批,發現不了就不查扣,而現在發現一個商品不合格,下架一類商品,這要求工作更加細化,對不合格商品打擊更加有力。
工商人員表示,過去被查處的企業關心的問題是怎樣才能將查扣的商品“放行”;現在被查處的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是,整改后怎樣才能讓合格產品重新上架,恢復正常的流通。
陳業懷表示,被查處企業想“復活”必須經過三關:首先要在工商執法人員的監督下,清理掉市場上不合格的產品;其次將企業整改措施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供給工商部門;還要由法定檢測部門抽檢其整改的產品是否合格,憑檢驗報告恢復市場流通。
加強對流通領域不合格產品的監控,僅僅依靠工商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發動群眾,讓群眾來監督是其最有效的途徑。為此廣東工商部門專門設獎鼓勵市民舉報缺陷商品,消費者可以根據廣東省工商局發布的不合格商品名單,若在廣東省內有發現不合格商品仍在銷售,可撥打12315熱線或者登錄廣東紅盾信息網向工商部門舉報,經工商部門查處后,舉報人可按規定獲得獎勵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