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革業積極尋找轉型的契機
9月9月日訊 作為傳統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配套生產體系。產值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益,繼續保持了中國鞋都的產業優勢,實現了行業可持續發展。一直走在行業前列的溫州地區,是如何實現再一次的跨越?溫州模式又是如何為行業帶來新的啟迪?
轉型中存在的困惑
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今天,產品檔次比較低,產品同步現象嚴重,缺乏差異化的創新。實際研發能力不強,制鞋產業價值鏈的關鍵環節比較薄弱,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環境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當金融危機來襲的時候,作為溫州傳統的產業,溫州鞋革產業缺乏研究能力,品牌與國際渠道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勞動力等要素的成本上升,人才培養滯后,缺乏復合型人才等一系列綜合性問題困擾著企業成長的步伐。
轉型中解決的思路
加快傳統產業鏈的改造提升,首先,鼓勵鞋革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大節能、環保項目開發的力度,大力推進品牌的培育。發展自主品牌,推動營銷模式的創新,加快重組的步伐,夯實產品質量基礎等措施,推動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轉型中實行的策略
鞋革行業的轉型升級中,溫州積累新的經驗,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強化設計研發的能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產業轉型的升級。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制訂,參與產品國際標準的制訂。采用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提升鞋類產品的品質、檔次和時尚度,使企業逐步與國際接軌。發展生態鞋革業,在積極提倡節能減排、清潔環保生產的同時,大力淘汰落后產能,整頓整合高污染生產的項目。積極推行節能減排,嚴格淘汰落后產能。
加快整合產業的資源,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整合鞋革產業資源,把分散的行業資源有機整合起來通過品牌培育來調整鞋革產業的產品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溫州制鞋行業的品牌影響力,力爭在數量基礎上取得新的突破大力推進品牌的培育。使制鞋品牌企業外包定單本土化,全面提升鞋革、集群優勢。努力探索制革行業的集群化生產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優化結構,形成共同發展的格局。
從溫州鞋革業整體來看,長期以來,很多鞋革企業一直停留在代工、貼牌階段,沒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在采購貿易、品牌推廣、產品研發、潮流發布平臺建設方面還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然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成功的轉型更需要尋找一個轉型的契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