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市雪地棉鞋實現產銷兩旺
9月18日訊,“秋老虎”持續發威,天兒還是熱。連日來,位于北鎮市趙屯鎮趙屯村的北鎮經銷商蜂擁而至。
鎮里制鞋企業生產的“市場占有相當規模的份額,并在與南方鞋業的競爭中做大做強,全鎮鞋業年生產能力達700萬雙,年創工業產值1.7億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4000余人。
制鞋業是趙屯鎮的傳統主導項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頭腦靈活的趙屯人就瞄準市場上走俏的中低檔布鞋,從家庭小作坊起步,領照當上制鞋個體工商戶,再到辦廠,家家戶戶都做鞋。可由于生產規模盲目擴張、銷售信息不暢通、產品工藝落后、品種單一等原因,1990年前后,全鎮產品嚴重滯銷,數百制鞋業戶虧損。
趙屯人經歷風險后開始總結教訓,調整結構,將目光盯在了打造特色上。 “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點”,原來生產的棉鞋品種單一,他們就轉變思路,根據南北方不同環境、氣候特點、消費人群,制作雪地棉、二棉鞋的數十個款式,既有城里姑娘喜歡的時尚款,也有農家大嫂中意的鄉土版的,男女老少都有適穿的樣式。
為引導制鞋業健康發展,趙屯鎮對各鞋廠采取“四管一服務”的舉措:一管違法行為,二管發展規劃,三管減負,四管質量,確保凈化市場秩序。在服務上,鎮里為企業辦了3件實事:建成一個鞋業小區,無償提供7000平方米的場地;協調成立行業協會;鎮政府出資組織制鞋業戶到浙江一帶考察學習。
全鎮鞋廠嚴把選料、進料、下料和加工制作重點環節質量關,同時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有關部門的引導和幫助下,先后注冊了北極熊、長白山等10多個商標。他們還積極延長制鞋產業鏈,制鞋用的切底、布鞋里氈、紙箱、橡塑片、鞋料等幾十家下游行業迅速興起,構成了趙屯制鞋的主體。
趙屯鎮趙屯村的35家鞋廠更是聲名鵲起,以每戶企業平均日產量達千雙、員工月工資實現千元、當地農民就業近千人的口碑創造了 “村級個體企業品牌群現象”,引起了國家統計局錦州調查隊的關注,他們深入鞋廠、田間地頭作詳細調研,并形成一份《小村屯做成大產業值得借鑒》的調查報告,已上交錦州市政府有關部門。
今年5月,為扶持各鞋廠,北鎮市積極開辟“升級轉企”綠色通道,落實各項優惠政策,72家鞋廠已全部轉型升級為私營企業。趙屯制鞋銷售既鞏固了東北、華北、西北等傳統市場,還在江浙、廣東等地打開了局面。每年都有大批南北方各路客商慕名前來訂貨,這又讓北鎮市及趙屯鎮看到了商機。他們借助生態及農家院旅游項目,吸引南北方客商留下來吃熏雞、豬蹄,品葡萄、河蟹,再游覽閭山風光,使當地一二三產聯動起來。雪地棉不僅成了趙屯鎮的特色產業,更“接二連三”地成為趙屯鎮以及北鎮市富民強鎮、強市的金鑰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