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機制,鞋企轉型有心無力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杰表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不在于是否繼續轉型,而是怎么形成機制的問題。他指出,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問題是出現了“想轉轉不了”的狀況,這主要是缺少轉型保障機制造成的。
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最大,走得也最早。曾以出口加工業著稱的東莞,又是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地區。
不過,來自東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的調研報告稱,目前東莞企業轉型的步伐仍然緩慢,首要問題是轉型成本比較高。
以來料加工企業轉型三資企業為例,原企業名下的土地、廠房和設備必須通過買賣方式轉入“三資”企業,即外商必須從境外匯入貨幣資金,以資本金名義結匯人民幣后向來料加工企業購買土地、廠房和設備。這筆資金非常龐大,企業普遍表示難以承擔,而且買賣過程中涉及25%的稅費,成本太高。
東莞市副市長江凌說,來料加工企業轉型期間,無論是外商還是基層鎮、村干部都“顧慮重重”,存在“不愿轉”的思想,觀望心態比較濃厚。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認為,制度創新滯后,地方政府著力點不當,行政管理體制與經濟管理體制存在矛盾,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嚴重缺位,都使得企業轉型升級缺少必要的配套條件,從而導致企業轉型升級速度不快。
林江表示:“企業要用足、用活政府升級轉型的政策。最近政府出臺了這么多的政策措施,而且設立了很多專項的基金,比如研發基金、市場營銷基金、技術改造基金,企業都可以申請。”
傳統制造型企業打造自主品牌、轉攻國內市場的努力,也往往折戟沉沙。
華堅集團曾與香港影星成龍合作,引進了品牌“成龍”,又從國外引進了“阿蘭·德隆”,還收購了國內知名女鞋品牌“卡佛兒”,更獨創了品牌“COLCO”。
“能想到的花樣,我都嘗試了。我們先后投入了將近5000萬元,但效益不是很好,現在我們有200多個店,整個還是在虧損。”張華榮承認這兩年虧了不少錢,自創品牌顯然沒有理論上說的那么容易。
山東云龍繡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洪英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做出口,對歐美市場的客戶需求很了解,但是對國內市場還是兩眼一抹黑。”
她認為啟動國內消費市場絕非一日之功:“轉變產品風格,根據國內需求更新設計都不是難事,難的是培養國內消費者。我們的產品定位高端市場,國內消費者還沒有形成這樣的消費習慣。”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杰表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不在于是否繼續轉型,而是怎么形成機制的問題。他指出,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問題是出現了“想轉轉不了”的狀況,這主要是缺少轉型保障機制造成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