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15年 渝派服裝如何能后發制人?
由重慶市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重慶國際服裝節日前完美落幕,服裝節吸引了國內外239家企業參加,其中廠商洽談會現場簽約金額達13億元,參展企業規模和簽約金額均創歷屆新高。
最近6年,雖然重慶服裝行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全國占比較小,排位靠后。對此,重慶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尚福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表示,重慶服裝業相比沿海發達地區,落后15年,服裝企業在設計人才、市場培育以及品牌打造方面比起沿海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據中國服裝協會的統計數據,去年全國生產服裝400多億件,重慶生產的服裝在全國占比不到2%。
產業配套是最大瓶頸
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服裝行業從沿海向內地轉移的趨勢日趨明朗,不少外貿廠商攜帶訂單進入重慶。但由于歷史上的種種原因,重慶服裝業處于一個較低的競爭層次,一個明顯的軟肋就是沒有完整的配套體系。
“我們并不愁訂單,愁的是沒有配套企業。”重慶一家童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事實上重慶并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我的服裝是重慶生產的,拉鏈從義烏運來,面料又來自廣東。比如一條拉鏈,在義烏才賣幾分錢,拉到重慶要付一筆較多的運費。”其實,讓她頭痛的并不是運費,而是時間。服裝生產一向都是爭分奪秒,每到旺季,誰的新品能第一時間掛到消費者面前,誰就占領了潮流的“制高點”。
“沿海服裝行業強在它的配套鏈上,其實外地人覺得重慶的服裝挺時尚。”重慶市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唐均才表示,目前重慶自主設計的服裝從樣式上不輸給沿海。由于沿海有大量的面料生產企業,研發出的新面料也第一時間被當地企業采購。“而我們只能看到別人在新產品上用了新面料后,再做跟進。”
由于產業鏈配套不完善,有些企業甚至面對到了手的單都不敢接,對此,各方人士表示,重慶的服裝行業正面臨一個良好的機遇,只要在品牌、設計、服務,以及產業集群上下工夫,渝派服裝可以樹立起自己在行業里的地位。{page_break}
從四方面實現突破
面對與沿海服裝產業發達地區的巨大差距,渝派服裝如何才能迎頭趕上?
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認為,要讓服裝業變強,必須得通過四個方式突破———產業鏈、科技、服務和差異化。這不僅是重慶服裝業也是中國服裝業未來的突破口。在產業鏈方面,不僅要大力建設供銷網絡,掌握渠道,還要向產業鏈的上游突破,在國際原材料市場分羹,把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方面,要加大投入,不僅服裝的設計要新,制造機器要新,其市場理念、思維方式也要科學研究。在服務方面,不要從眼睛盯著成本,而是要研究盯準顧客的需求。在差異化方面,不僅要關注海外市場的差異化,還要看到,廣大的國內市場中,城鄉二元化結構也要進行差異化區分,如針對農村市場,設計出相應產品。
陳尚福認為,重慶的服裝業要趕上沿海地區,還有一個過程,除了政府扶持、市場引導外,企業必須走差異化道路,走創新的有特色的道路。
“配套商、交易平臺……沒有龐大的產業集群,這些都是空話。”重慶市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唐均才認為,重慶服裝必須通過集群效應帶動產業發展。他說,重慶服裝的現狀是一個品牌是一條龍,大家各自為陣,一盤散沙。而一旦形成產業集群,必定能吸引原材料生產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的入駐,徹底解決配套問題。
廣東省時尚產業研究院院長李凱洛也表示,現在的渝派服裝還處于“休克”狀態,灌木多、喬木少,需要一個“鯰魚企業”來激活。他說,重慶服裝首先可以考慮立足區域發展,先做區域品牌,在某些方面滯后,抓起來了,就是機會,距離越大,空間越大。重慶渝派服裝船小好調頭,對工廠進行技改,提高原創能力,抓住目前80后、90后市場,重慶完全可以有實現彎道超越的可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