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賓王服裝市場攤位暴漲 政府強力遏制炒攤
這是一個以市場聞名的城市,這里流行的一句話是:買房、買車,不如買攤位。
但并不是每一個生意人都能擁有一席之地。義烏商場里很多租攤位做生意的老板,就戲稱自己是“攤奴”。
于是,每一次市場擴容或者搬遷之際,就成了洗牌之時,無數“攤奴”爭先恐后。
當然,同時加入的,還有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攤主們。
新的市場里,或將崛起一批新的攤位富翁。
一個五六平方米的攤位,年租金21萬
11月17日公告發布的當天,在賓王市場。老板娘林雪梅正在招呼一位外籍商人,臉上有著壓抑不出的喜悅。
“在義烏做了21年的生意,總算有個攤位了。”林雪梅說,她是溫州人,但已經有了義烏戶口。因為種種原因,多年來她都和市場上的攤位擦肩而過,每年都無奈租攤位來做生意。
“我粗粗算了下,這幾年光租攤位就花了200多萬元。”林雪梅隨后指了指身后不足五六平方米的攤位,“這是今年花了21萬元租的。”
林雪梅說,自己看中的都是臨街的店面,租金都不低,有生意的時候還好,沒生意的時候真是叫苦連天,“辛苦賺錢全給了攤主。”
根據本次搬遷方案,在賓王市場做生意超過三年以上的承租戶,按照做生意的年限不同,都有幾率獲得一個商鋪。而像林雪梅這樣超過五年的,就百分百能夠獲得一個攤位。
這讓她舒了口氣:“總算有種在義烏扎了根的感覺。”
搬遷公告未出,商鋪價格先拉出“漲停板”
1995年,服裝行業整體從原來的老篁園路市場搬遷至義烏賓王市場。目前,義烏賓王服裝行業共有經營主體5000余戶,攤位3333個,店面200多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賓王服裝市場受場地的制約,無法進行招商提升,許多品牌無法落戶市場,市場設施也嚴重落后。搬遷迫在眉睫。義烏市政府最終決定,在原來老篁園路市場附近建造了一個新的市場。
這個消息早在幾年前就傳得沸沸揚揚。刺激了無數攤奴和攤主的神經。賓王市場搬遷后,攤位會漲還是會跌?攤位到底怎么分?
按照慣例,義烏市委市政府為了鼓勵在義經商的經營戶們,通常以五年作為臨界點,凡是租用商鋪做生意超過5年的經營戶,在市場擴容或者搬遷的過程中,有機會分到一個商鋪。{page_break}
賓王服裝市場的攤位價格立即暴漲
擁有賓王市場攤位的龔女士2007年時在這里買了半個攤位,當時花了12萬元,2008年就漲到了20幾萬,2009年時候又上漲了十幾萬元。今年開始,攤位價格更是一路飆升,7月份的時候就有60多萬元好賣,而現在轉讓價高達80余萬元。
看著價格一路飆升,龔女士當然喜笑顏開,“前段時間還想著要再買一個呢”。
市場每次搬遷、擴建,都會引發新一輪的財富洗牌
任何一個新市場的搬遷和開拓總有風險。
在本地論壇上,對這一新市場看漲和看跌的都有。
看跌方則認為,國內類似于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義烏曾經輝煌的服裝行業到時候只能夾縫中求生存。
看漲方認為,賓王市場搬遷后,環境、設施都有了新的變化,經商環境好了,生意肯定就來了,而且新址還位于義烏市中心區域,必將帶動人氣。義烏的國際化程度,也會為市場帶來不少外貿客源。
高額的攤位租金依然刺激了無數人加入炒攤大軍,攤奴、攤主,甚至包括市場的工作人員。
同樣加入本次炒攤大軍的義烏市民陳先生振振有詞:“義烏國際商貿城搬遷后,攤位的價格還從來沒有跌過。有一個攤位,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收租就好了。”
在陳先生的身邊,還有一個“榜樣”,他的朋友傅女士是金華傅村人,在義烏城郊擁有一套“四層半”樓房,同時在國際商貿城擁有半個攤位。僅靠著這半個攤位和出租“四層半”的租金,每年收入大概在三十萬元左右。
政府出臺“十條意見”遏制炒攤
攤位價格過高會增加經營戶的負擔,也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雖然炒攤客樂見攤位價格飆漲,但是義烏市政府希望能剎住“炒攤風”。
今年10月,義烏市政府就出臺“商位管理十條意見”。采取增加商位供應、探索創新招商機制、建立完善市場商位信息體系、探索建立商位市場化調節杠桿、健全商位使用權轉租調解機制等10條措施,希望實現“商者有其位”。
作為市場管理者的商城集團也禁止公司干部、職工參與“炒攤”,希望以此確保市場穩定和可持續繁榮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