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生意越發難做 服裝企業度過尷尬的2010
離2010年結束還有幾天的時間,雖然有關部門還沒有統計出商場頻繁搞促銷,但是打完折的衣服也比往年貴了不少。這讓愛逛街的女性又喜又憂。
2010年,服裝銷售商圈遍地開花,經銷商們不用再為選址發愁,但是,生意卻越來越難做了,通貨膨脹和氣候影響不斷壓縮利潤空間。
變化:服裝商圈經歷大洗牌
2010年,濟南文西路服裝商圈隨著修路拆遷,風光不再,原有的服裝店大部分拆除搬遷,僅剩下靠近歷下大潤發的十幾家品牌專賣店。
山師東路商圈沒有隨著高校的搬遷而沒落,反而更加興旺,規模擴大近一倍。除了原有的秀水街、水云間和金座商城外,今年又新添加了金鉆商城、淘寶街等,秀水二期也正在裝修招商。原本一上午就能逛完的商圈,現在能消磨一天的時間。
馬鞍山路隨著銀座的入住,也帶旺了英雄山人防,并和體育中心的貴和店、八一銀座店形成規模效應,客流明顯上升。
而今年變化最大的要數人民商場商圈,2009年10月振華商廈入主人民商場,開始向中高檔品牌轉型。今年夏天,經四路人防重新裝修,致力打造高端形象。11月底,萬達開業,引進了zara、阿瑪尼、ck等一些高端品牌,一開業就迅速帶旺了經四路商圈。
競爭:服裝商戰越打越激烈
2010年,對于個體服裝經營者來說,可選擇的地段更多了。2008年,在文化西路開了一家服裝店的劉明霞,因為店鋪拆遷,不得不重新選址。隨后因為老東門拆遷,經四路、共青團路、文化東路等拆遷,她的店連著搬了三次,直到今年3月份才在洪家樓附近固定下來。
兩年的服裝店面選址經歷,劉明霞最大的感觸是,商圈多了,選店不再需要托關系,有些地段的商鋪甚至主動邀請她來開店。2008年以來,老服裝商圈陸續拆遷,當時旺鋪一鋪難求,租賃費也水漲船高,她想接手一個人防的店鋪,除了正常租金外,光轉讓費就要5萬。而現在洪家樓、泉樂坊等商圈的出現,供她選擇的商鋪越來越多。今年10月,她又在山師東路開了分店。
商圈多了,劉明霞感覺生意更難做了,客流更分散,目前兩個店的客流量都比不上她原來文化西路那家店。“服裝商戰已經悄然打響,未來還會更激烈。”濟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葛金田說,2010年,銀座在天橋、槐蔭等開了多家社區店,年底經四路萬達開業,這些商場一亮相就是一種成熟的商圈模式,服裝、百貨、休閑、娛樂一體,勢必給周圍3公里之內的其他商圈帶來影響。商圈多了,但濟南的消費市場有限,商戰將更加激烈。一些小的商圈,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經營特色并和大商圈錯位經營,將很快被淘汰。{page_break}
反常:折扣不少卻難獲青睞
“商場幾乎每個月都打折”。李越在北京上的大學,三四年前,每逢換季打折,北京的同學就會邀請她去北京逛街。當時北京一些商場打折厲害,而濟南的商場折扣力度較小。雖然來回車票要花100多元錢,但李越即使買一件打折的衣服就能省下來回路費錢。
最近一兩年,李越去北京少了,因為濟南的商場幾乎每個月都有活動,季末清倉、“三八”、“五一”等,幾乎每個月都有可以打折的節日,一些新品甚至一上市就打折,折扣和北京一些商場差不多。
打折雖然頻繁了,但李越逛的興頭卻不大。兩三年前,濟南的商場打折時,她總會將銀座貴和逛個遍,比較到底哪邊打折更多,但現在,幾家商場的折扣都差不多,即使商場的滿返或者滿贈金額有差別,可一些比較大的品牌,整個濟南的打折活動都相同,逛一家店就夠了。
反差:服裝銷售呈前熱后冷
今年上半年服裝銷售火熱,市民因金融危機積壓的購物熱情似乎集中爆發,市場的火熱也讓濟南的張女士萌發了代理個服裝品牌的念頭。今年9月,張女士終于取得了天津一個服裝品牌的代理權,并在濼口開了一家服裝店鋪,她進了200多萬元的貨,信心滿滿。
服裝店開業不到半個月,銷售就急轉直下。3個月資金回籠不到70萬,如今李女士連吃飯睡覺都在想怎么在春節前處理掉剩下的100多萬的貨,哪怕賠點錢也行。
濟南銀座地下購物廣場女裝經理張瑩說,服裝銷售每年都有大約10%的增長,今年春天濟南的天氣一改“春脖子”的短暫,春天時間長也帶動了毛線開衫、襯衣、風衣等春裝的俏銷,不少品牌措手不及只好拿前幾年的老款庫存救濟。
按照當時銷售的火爆來看,不少服裝商都認為2010年將是服裝銷售的旺年。但到了今年九、十月份,物價全面上漲,服裝首先受到了影響,商場市民看的多買的少,再加上天氣一直不冷,棉服的銷量慘淡。張瑩說,今年服裝整體銷售雖然略有增長,但遠達不到預期。
算賬:漲字當頭利潤急縮減
漲,這個詞從今年年初到年尾始終和服裝掛鉤。尤其是到了今年下半年,消費者感覺更明顯。在銀行工作的張萍說,去年買一件小熊維尼的毛衫只要600多元,今年的售價近千元,即使遇到品牌做活動打個八九折,也比去年貴了兩三百元。而棉服動輒就要上千元,讓她難以接受。
連一些服裝銷售商也對服裝漲價深惡痛絕。在水云間開了一家服裝店的姜夢溪說,今年服裝一直在漲價,春天一件衣服不過漲個五元、十元,漲幅不大,很多市民都沒察覺。夏天棉花價格又漲了約30%,到了今年冬天,一件薄棉服進價就比去年漲了七八十元,消費者直喊貴,逛多買少,生意異常冷淡。現在店里來個顧客問價,她都不敢往高里喊價:“衣服漲錢了,我的利潤反而更低了。”
前不久,銀座地下購物廣場女裝經理張瑩做季度銷售統計時發現,雖然營業額上漲了10%左右,但服裝的銷量卻沒有變化。張瑩說:“多花出來的那部分錢基本上都是服裝漲的錢。”
利潤低,房租卻漲了50%,這讓在人防開了一家店的劉女士覺得今年的生意格外難做。劉女士說,從今年夏天開始人防一直裝修,雖然是分區裝修,她的店只停業了兩個多月,但客流明顯減少。裝修后,她的房租也從13萬到了19萬,“算算賬,我今年還賠了幾萬元錢。”
致命:反常天氣成罪魁禍首
雖然漲價對服裝的銷量帶來一定影響,但對于經營者來說,致命的創傷卻是反常的天氣帶來的。
特兒迪雅山東總代理孫志紅說,九十月份,社會上流傳著今年冬天將會有“千年極寒”,考慮到今年春天特別長,春裝準備不足影響了銷售,今年冬天她進了7000多件棉服,比著往年冬天多進了2000多件。由于將資金都壓到了厚棉服上面,薄毛衫等的進貨量就比去年小。
可是今年濟南遲遲不降雪,天不太冷再加上物價上漲,消費者是能不買衣服就不買,即使買衣服也是以薄款為主。
到目前為止,她還有2000多件庫存。孫志紅說:“去年過年時,基本達到了零庫存,到了臘月二十七八的時候,只剩下七八條褲子,兩三件羽絨服,今年看情形至少要剩下10%左右的貨。”而她這樣的情況還是好的。今年有些散戶批發的生意就很不好干。為了避免庫存,往年臨近春節前幾天才開始甩貨,如今孫志紅已經開始降低利潤。“算下來,今年服裝的總銷量增加了40%,但利潤和去年差不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