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市:科研為蠶蛹蟲草開辟康莊大道
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藥材。由于其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產量極少,采摘困難,所以價格昂貴。據了解,目前蘇州市場上所銷售的冬蟲夏草,依據其生長海拔等不同,每克售價在5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
位于蠶蛹蟲草,不僅實現了對蠶桑資源的全方位開發和利用,更帶動了一方蠶農共同致富。
依托上海農科院人工培植蠶蛹蟲草
楊祖根,吳江家和蠶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他原先的主業是蠶絲被,現在的身份則是當地蠶蛹蟲草人工培植的行業“帶頭人”。
楊祖根告訴記者,五六年前,他的合作社生產的蠶絲被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雖然銷量和效益不能和蠶絲被生產龍頭企業相提并論,但也是中國農產品交易會上的常客。近年來,蠶絲被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這讓楊祖根清醒的意識到,如果再繼續走單一的老路,必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市場淘汰。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媒體上看到一篇有關北冬蟲夏草的文章,文章說我國出口到日韓的速凍蠶蛹現主要被用于蟲草培植,目前這兩個國家正加大對人工蟲草的研發力度。文章還說,美國通過人工培植出的蟲草,提煉出的蟲草素每0.1克賣到了4500元港幣。
文章讓本來就“蠢蠢欲動”的楊祖根眼前一亮,一個想法油然而生:依托現有蠶業資源,人工培植蠶蛹蟲草,拉長桑蠶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據了解,北冬蟲夏草又名蛹蟲草。培植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大米和小麥作為培養基,另一種是以新鮮活體蠶蛹作為培養基。因為天然蟲草的生長就是一個蛹兒在越冬時感染蟲草菌的過程,所以以活體蠶蛹為培養基的蠶蛹蟲草,其生長結構幾乎和冬蟲夏草一模一樣。
2009年5月,家和蠶業合作社依托上海農科院開展科研攻關,突破培養基和培養條件、優質菌種篩選和復壯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人工培植的蠶蛹蟲草。“這東西光靠嘴上說得再好也沒用,必須要有專業的檢測報告。”楊祖根告訴記者,蠶蛹蟲草培植成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掏錢去做檢測。最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和上海醫科大學抽樣檢測報告表明,蠶蛹蟲草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10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SOD酶和腺苷五大主要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天然冬蟲夏草。蠶蛹蟲草目前是野生冬蟲夏草最理想的替代品。當年,楊祖根攜他的蠶蛹蟲草一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即成為一大亮點。
以活蠶蛹為培養基多道環節各有講究
一個蠶蛹,經過滅菌、削繭、接種、培養等十幾道環節,就能“變成”蠶蛹蟲草。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大有講究,特別在生產工藝和環境控制上,要求非常嚴格。“要成功培植出蠶蛹蟲草,第一步就是要把好‘選材’關。”楊祖根說,用來培植蠶蛹蟲草的繭子必須是鮮繭,最好是蠶寶寶剛化蛹后結成的繭子。這時的活體蠶蛹不老也不嫩,有利于將來蟲草菌種的生長。蠶繭挑選好之后,就開始削繭和接種。經削繭取出后的新鮮活體蠶蛹,被注射入經過提純復壯的蟲草菌種后,就可以放到培養室里進行培養了。
到這里,蛹蟲草的整個培植過程還只進行了一半,蠶蛹蟲草接下來就必須在特定溫濕度和光照的條件下,在全程無污染的環境中生長。{page_break}
楊祖根告訴記者,蟲草菌種經過10多天的培養后就會長滿蛹體,這時原本非常柔軟的蛹體會變得十分堅硬。這個蛹體硬化的過程就證明蟲草菌種基本上已經存活。接下來,菌種會在蠶蛹體內跟動物蛋白發生反應,蟲草就會從蛹體內長出。剛開始長出的蟲草為白色,在光照作用下會慢慢變成紫紅色,經過一個月的培育后,蠶蛹蟲草便可長成采收了。“在人工培植蠶蛹蟲草的過程中,有三個階段需要特別注意。”楊祖根說,剛接種后的蠶蛹,要特別防止細菌感染。一旦被感染,那這個蠶蛹就“報廢”了。在剛開始硬化后的幾天內,需要特別關注蛹體的變化情況,如果有個別蠶蛹出現異常,就必須馬上“隔離”,不然會感染到其他的蠶蛹。當蟲草從蛹體內長出后,在其頭呈發白狀態但還沒開花的時候,是營養成分最佳的狀態,這時就需要及時采摘,如果時間晚了蟲草的營養成分就會流失。
記者了解到,目前,家和蠶業合作社與上海農科院合作研發培植的蠶蛹蟲草已成功推向市場,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實現桑蠶資源大開發
培植蠶蛹蟲草,到底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楊祖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擔鮮繭,目前的收益大約是2000元。如果將這50公斤鮮繭做成蠶蛹蟲草,凈收入可以達到2萬元,利潤增長10倍。”楊祖根告訴記者,家和蠶業合作社目前擁有蠶桑基地2000畝,生產研發基地3000平方米。為保證蠶蛹蟲草的品質,合作社在養蠶的過程中要求420多戶成員統一用藥,統一防病,然后合作社以高價統一收購蠶繭,確保培植出來的蠶蛹草種的品質。
按照楊祖根的計劃,接下來,他的蠶蛹蟲草將進行產業化推廣,通過“科研院校+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統一將蠶蛹菌種供應給農戶,統一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等蠶蛹蟲草培植成功后,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此來擴大蠶蛹蟲草的培植規模,形成一個完整的蠶蛹蟲草培植和深加工產業鏈,帶動當地蠶農一起致富。
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以蠶桑種植、養殖、蠶絲被、蠶蛹蟲草培植和蠶蛹蟲草深加工的蠶業科技產業園就將落戶合作社。按照規劃,產業園一期占地規模100畝,其中50畝主要用于蠶蛹蟲草的示范和培植、技術培訓中心、桑樹觀賞、桑園生態雞養殖等項目建設。在一期規劃中建立的8000平方米蠶蛹蟲草栽培設施,預計年產蠶蛹蟲草干品2000公斤,實現產值3000萬元。蠶蛹蟲草示范區和技術培訓中心將帶動250多戶自主創業,為農戶增收500多萬元。
“一只完整的鮮繭,其蠶蛹可以培植蟲草,被‘破壞’后的繭子還可以用來制作蠶絲被,一點都不會浪費資源。”楊祖根認為,蠶蛹蟲草的成功培植和推廣,對于延長蠶桑產業鏈、實現蠶桑資源的全方位開發和利用、將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的跨越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