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之都鬧工荒 成都企業政府出招截留務工者
2月22日訊 “求職者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吃香,我們應該叫做“求招者”。”2月21日下午,在中國女鞋之都成都武侯區金花鎮的一個招工點,一位負責招工的工作人員感嘆道。
在金花鎮鞋都南三路上,大大小小的招聘點擠滿了道路兩旁的人行道,幾乎每一個前來求職的人都同時吸引著幾個招聘點上工作人員的熱情招呼。
受“用工荒”大環境的影響,金花鎮貌似平靜的用工市場之下,卻暗流洶涌,時常出現幾家用人單位對同一個求職者的爭相游說的現象,而“用工荒”也進一步引發了本地工廠與外地工廠爭奪勞力的暗中角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幾年前就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的“用工荒”在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西部地區幾乎同時開始了與東部沿海地區對勞力的激烈競爭。
2011年2月9日,成都市正式出臺《關于統一我市城鄉就業失業管理和就業援助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在農村土地流轉后但未就業的居民也納入就業援助范圍,為其提供7項就業援助政策。
隨著今年成都多個重大項目投產,在往年崗位正常儲備的基礎上,還可以提供40多萬個就業崗位。而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只有6萬余人登記失業,本地人才已經供不應求。
企業:想法留住本土人才
在所有的用工爭奪中,有沿海工作經驗的熟練工首先成為香餑餑。“我們公司為吸引從廣東、江蘇等地歸來的熟練工,制定了平均月薪4000元的工資標準。”19日上午,在金花鎮招聘現場,成都曼奇尼鞋業公司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來應聘者不少是具有沿海同類企業打工經歷的工人,而這類熟練工人正是工廠下一步擴大生產依賴的資本,為留住這類人才,公司開出了平均月薪4000元的工資。“這些人有經驗、有觀念,上手快,還能帶動一般普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該負責人介紹說。
25歲的丁一軍來自中江農村,卻已是擁有7年制鞋經驗的熟練工。2004年,中專畢業后的他不愿意在家鄉從事洗碗、保安一類服務類工作而遠赴東莞一家鞋廠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7年間,他僅回過3次家。“當時出去是因為四川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東莞那邊和成都工資差距這兩年也不大。”丁一軍告訴記者,年前,東莞工廠老板為吸引他年后返回東莞上班,甚至提出給予返工后1500元獎金的承諾。“有得必有失嘛,父母年紀大了要人照顧,我想就在這邊找個工作不出去了。”
記者發現,針對像丁一軍這樣具有沿海同類工作經歷的工人,各工廠紛紛開出各種福利待遇,工資水平也比一般普工高出幾百、上千元不等。而金花鎮各大鞋廠的做法,只是我省各地勞動力市場用工現狀的一個縮影。“家門口有不錯的工作,干嘛要天遠地遠到外省去打工。”
政府:“回引工程”吸引外出者返鄉就業
40萬個崗位虛席以待,本地勞動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應對這一新形勢,自去年11月,成都市正式啟動人才“回引工程”。日前該市分管副市長帶隊,率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教育、就業等部門以及部分區市縣有關人員到上海、江蘇等地,招募川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在提供充足崗位的基礎上,成都市還提出了建立200多所公益性幼兒園等配套措施,解決返鄉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的后顧之憂。
去年12月,金堂縣在《東莞日報》打出一個整版廣告,展示金堂發展現狀和前景,以及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多年沒有回家的老鄉能了解現在的金堂,并吸引他們回鄉就業創業。”金堂縣勞務開發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金堂縣回鄉創業人員達到7591人。據悉,該縣還建立了返鄉預警機制和月報制度,對回鄉農民工的技能特長、資產狀況、文化程度、就業創業意愿進行調查登記。
“把原有的工人留住,再把遠在他鄉的四川工人吸引回家。”西南地區最大的勞動力市場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副主任趙玉告訴記者,目前該市場的外省企業已經很難招到工人,最主要原因是四川企業所提供的工作環境和薪酬待遇與外省差距已經不大。另外,打工者常年在外,家里老人小孩無法照顧,打工者逐步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還有,我省交通的迅速發展,成都周邊兩小時經濟圈的打造,使得在成都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可以在一般休息日也可以回家看看,這也堅定了他們留在本土打工的決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