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童服業“消失”留下的思考
近些年來,童服城年初都會遭遇“用工荒”。圖為一家服裝廠近半機器閑置。
“中國童裝看佛山”――― 曾經令人引以為傲的碩大招牌就矗立在環市童服城上方,多種膚色的兒童身著鮮艷服裝,笑容燦爛,英文醒目地打出了“Foshan kids”,昭示著從這里走向國際市場的佛山童服行業。猶記得在2008年一場強對流天氣過后,這塊大招牌遭撕裂耷拉下來,再到后來,竟悄然不見了……經歷輝煌與落寞的童服城,再過兩個月就要徹底和佛山說再見了。
服裝作坊空間狹小。
如果說佛山每個角落都有它獨特的商品經營加工項目,都承載著不同的專業商品集散地之功用,此間的中國童裝名鎮、中國針織名鎮等專業鎮經濟在改革開放后細化壯大,一鎮一品,一鎮一支柱產業,架構起禪城壯觀的經濟容貌。
上世紀80年代初,環市鎮一些家庭作坊式的針織布廠業主利用佛山市第一針織廠生產的針織布邊角料,結合港臺童裝款式,加工制作成簡單的童裝。隨著童裝銷路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人加入這一行業,隊伍不斷擴大,日漸在環市鎮的南桂西、朝安路一帶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童裝廠,最終發展成為此后的佛山童裝生產基地。繼本地人在這里賺得第一桶金后,廉江人也聚集在此以這個行當發家致富,最近幾年,童服城則成了湖南老板的天下。
我們眼前這面紅色外墻、打著各式簡易招牌的十幾幢廠房,就是中小型童裝廠的生產載體。童裝生產配套的產業鏈逐步完善,布行、輔料行及物流公司在此扎駐。熱鬧的童服城一度帶旺周邊發展,小巷子里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小吃,價格便宜,傍晚五六點就沸騰了,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從童服城走出來在這里消費。
佛山曾是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集聚地,每年都有大量年輕人懷揣夢想南下找工,他們背著行李但并不擔心晚上能否找到落腳的工廠,因為這里有鋪天蓋地的招工啟示、空置的機位,熱情的老板正在四處攬人。
這里是很多外來務工者和經營者孕育夢想的地方。曾經梳著小辮、聊著夢想的湖南妹子,不知道現在她自己開間小作坊的理想實現沒有?常常擔心“飛鳥各投林,佛山童裝的牌子會不會倒掉”的老譚大哥,不知道他浸淫在這個行業十多年后如何與童服城說再見;在這里實踐著發財夢、常常去環市童裝圖書館翻翻專業書籍的湖南小夫妻,他們是否已經在遷往內地后將生意做大?
近三四年來,童服城經營者的換手率明顯加快。同一間廠房的經營者每年都換新面孔。成本持續上漲、招工難、利潤空間越來越逼仄,童裝行業經營低迷。近幾年春節前后,整個童服城曾經鋪天蓋地的招工廣告,就已經悄然被諸多廠房轉讓廣告遮蓋了。而此間,每年“六一”兒童節期間,“佛山致癌童裝”的消息也會定期襲來,這個國內曾經的最大童服生產基地在埋頭賺錢中似乎已經逐漸習慣這些負面消息,沒了痛楚。
在常年奔波于童服城的一位資深紡織服裝檢測工程師眼中,“經營者延續著暴發戶初期的僥幸心理,十多年來,童裝行業始終沒有培育出長遠的、可持續的眼光和品牌經營思路,其內在質量控制始終難以形成合力,難以打造出佛山童裝的質量口碑,童服產業的問題值得佛山其他行業深刻反思。”站在宏觀層面,有數據顯示,龐大的童裝產業從業群體背后,到2006年鼎盛時期,全年禪城陶瓷、針織、不銹鋼、童服幾大產業的稅收約為9億多元,僅占全區的9.88%,產業經濟效益明顯偏低。
家庭作坊集中、建筑低矮、環境日漸惡化的環市童服城,隨著同濟路打通、潮安地鐵口啟用,正像城市疤痕一樣在遮遮掩掩間不得不暴露出來。不具品牌與規模的小廠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也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周邊的商品樓越建越高,這塊洼地的地價正待重新估算。城市與產業的悄然變遷中,我們只能揮揮手與童服城道聲再見。{page_break}
服裝作坊里認真工作的工人。
我們試圖以影像的方式,來紀念這個曾經的標志性支柱產業――― 佛山童服業的離去。將過往的紅紅火火與目前的蕭條觀望作對比,直觀呈現,但這種方式最終似乎又顯得有些單薄。
在城市產業名片更新換代的話語體系之外,佛山童裝行業留給我們的思考并不會隨著它的“消失”而戛然結束。在產業與城市升級轉型的背景下,我們該深思,如何紀念和反思佛山童服品牌的“消失”?
筆者以為,此時,總結和反思的角度應該是多方面的。這個行業需要引導壯大的黃金節點在哪里?主導童服行業命運變遷的因素究竟何在?依靠資本原始積累的生存模式在何時悄然落后于時代?這個行業為什么最終沒有獲得做大做強、進而華麗轉身的機會?它們又給佛山產業轉移留下了什么樣的經驗、教訓?
如果說,佛山童裝曾經是響亮的品牌,一定有業內老板立刻反駁:佛山童服業發展10多年間,有哪個品牌隨著行業的壯大脫穎真正而出了嗎?他們的答案是:幾乎沒有“如果我們算一家,那我們是老老實實靠外單轉而做內銷,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一家中型童裝企業老板坦承。話語中沒有自豪,只有心酸。在這樣的情況下,佛山童裝的品牌內涵又意味著什么?答案始終是模糊的。
正因為此,有人說,經歷了金融危機、招工難、成本上漲等風風雨雨之后,佛山童服業仍舊是一群沒有長大的孩子,這或許是整個行業的悲劇:沒有形成佛山童裝品牌的嚴格的質量控制、沒有建立起行業標準、難以形成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在常年做外單的過程中,也沒有真正去學習和研究品牌。事實上,直到今天,佛山童裝業依舊遵循著“便宜才是硬道理”的生存法則。面對新興市場客戶一遍遍的討價還價,佛山童裝只能接受利潤率極度壓縮的現實。
另一方面,童裝業做大做強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童裝業,一些經營者始終持最初的暴發戶心態,行業不景氣后結隊去購房買樓,浮躁情緒蔓延,難以抵擋誘惑。從業者早已對這個行業缺乏信心與耐心。也有老板叫屈“辛酸自知,這個行業深層次的問題一直被掩蓋,從未被正視,折騰與觀望最終讓人難以看到前景。”
在產業與城市轉型升級的語境中,這個行業更多時候成了被升級、被淘汰的對象。現在,部分經營者攜資金轉移到內地,在河南、湖南等三線城市的針織紡織工業園重新落地,而更多的從業者則改行、被迫拋棄這個行業。此時,也有童服從業者問:我們能不能實現廣東省內部的集團化轉移?向東南方向100公里有多少貧困縣等待造血式的幫扶,為什么不能引導我們實現集團化的轉移?然而現實是,時機一過再出手相救已經有心無力。
“佛山童裝不能僅僅看做是一個行業,它帶動了工業化時期的就業、城市和商業消費等等。但這個行業始終游離于政府的視野之外,難以對地方形成真正的吸引力。”要徹底離開佛山的時候,更多的童服行業老板感慨10年來“體制外生存”的不易。在2005、2006年童服發展的“黃金時期”,沒有誰能夠引領諸多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而相反,它們承受更多的是一些短期行為、短視行為的直接影響。
千里之外的浙江卻摸索出了攜房地產與服裝紡織行業轉移向核心城市之外的貧困地區,給予房地產企業和服裝紡織企業地租和稅收優惠,在這樣起點上建立起新的高標準工業園,當地最終繁榮了兩個行業,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發展。連片工業配套設施和發展新思路讓佛山老板羨慕不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