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全球品牌打造 福建呼喚世界級品牌、跨國公司
至2010年底,我省擁有全國馳名名牌”產品,均居全國第5位。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塑造區域品牌,培育國際名牌,力爭到2015年中國馳名商標200件以上。
“發展、打造、提升自主創新品牌。”7月23日,由省社科聯主辦的福建省“首屆海峽品牌發展與研究論壇”在福州舉行,來自全省各領域、各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企事業單位與企業家200多人集聚一堂,共同探討福建品牌發展之路。
推動“制造”向“創造”轉變
作為“制造大國”,我國有一百多種工業制成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貼人家的牌子,人家賺大錢,我們賺小錢。”談起眾多福建企業“貼牌”生產的例子,無論是專家還是企業家,都頗為尷尬:
我省一家企業生產的電子產品暢銷美國,但用的是美國一家公司的牌子,一臺機子賣給美商148美元,而美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高達450美元;
服裝是福建傳統優勢行業,世界名牌服裝大多數在中國生產,而據中國服裝協會統計,中國企業僅賺到總利潤的八分之一,出牌子的外國公司賺八分之七。
“我們福建有不少名牌產品,尤其是晉江,更是品牌之都,安踏、七匹狼、361等品牌專賣店開遍中華大地。但是踏出國門,我曾極力在世界各國市場找尋福建的名牌產品,可惜看到的都還是那些在國內也有知名度的國際品牌,而產地大多赫然寫著Made in China。” 福建省社科院教授、原院長嚴正遺憾地說。
針對一些企業仍熱衷于“貼牌”、“打苦工”,爭創品牌意識不強、熱情不高的現象,專家們紛紛提醒: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正逐漸散失;而從世界范圍看,現在幾乎所有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生產力都處于過剩狀態,企業取勝的手段已不單純靠產品本身,更多在于品牌的樹立與營造。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蔣曉蕙認為:21世紀品牌國際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體現有三方面:技術創新力、資源控制力、品牌影響力。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實現企業的更高層次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關鍵成功要素之一就是走品牌國際化道路,實現從產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的跨越。
加速打造全球性品牌
專家們認為,目前中國的國家形象在國際上已有一定地位,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進程亦當起步。
那么,如何從讓國人認知走向讓世界認知,打造世界名牌?
促進品牌國際化需要創新思維。蔣曉蕙認為,首先是意識創新。“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說:‘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臉,松下是我的右臉。’國家強則品牌強,企業強則國家強,因此品牌不僅是企業的事,也是國家的事。目前企業品牌意識常常只考慮到企業自身利益,最多結合到市場的需要,應注意站到國家發展的高度去考慮。”
其次是文化創新。蔣曉蕙說,文化創新即文化包容、文化融入,民族的才能成為世界的。比如我省正在興起的動漫產業,企業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深入研究受眾和市場,充分發掘文化中的共性,激發人類潛在的真、善、美,并確定自己的理念。正如迪斯尼的成功,在于其目標是“使人們快樂”。
專家們認為,找出自己的短板并集中力量攻其所短,會加快成功步伐。“雖然和耐克、阿迪達斯、銳步這些世界品牌相比,我國體育產業領軍品牌安踏還有差距,但安踏投入巨資,以各種實驗手法找到差距所在,再進一步研究縮小差距的措施,盡可能一項一項指標超越國際品牌,一步一個腳印,這就是創建世界品牌的根基。”嚴正說。
“企業要維持品牌的永久魅力,打造百年老店,還要在信譽、服務和管理等企業核心價值觀上下工夫。”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院長王開明研究員認為。他說,“有調查表明,用戶忠誠度提高5%,企業利潤可增加25%-85%。企業賺錢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真誠地為用戶服務,并通過服務獲得用戶的忠誠。”
福建企業在國內的品牌經營卓有成效,應在進軍國際品牌上敢為人先。嚴正表示,期待更多的貼牌生產企業走向自主生產、自主銷售,期待經過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福建能夠“冒出幾家世界品牌,創出幾家跨國公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