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之都”織里鎮抗稅事件:禍起“機頭稅”?
10月27日下午,擁有10萬本地人口、20萬外來打工人口的湖州“拒交稅款引起的聚集事件。
據聚集。
織里鎮鎮政府附近居民所述與前述官方消息也基本一致,10月26日下午,一家安徽人的加工作坊因長期拒交個人所得稅,與上門強征的稅官發生沖突。
多名織里個體戶透露,織里鎮的加工作坊興起已有多年,在2008年左右童裝生意紅火起來,許多原先在工廠打工的工人發現自己做可以賺更多,于是紛紛自辦小作坊。
正式工廠要在工商局注冊,按規定繳納營業稅;而小加工作坊不需注冊,只要通過消防安全檢測,拿到安全證明后就可開工,在初期也不需要繳稅。因此,不少工人出來自己單干。
后來,隨著加工作坊數量劇增,當地稅務局才開始對這些作坊征稅。而今年以來,當地對這些小作坊征稅額度的大幅調升,為今日之亂埋下了隱患。
據當地個體戶透露,今年以來,織里鎮個體戶的營業稅由去年的7000元上漲到今年的1萬多元,本地人多數不愿生事,“沒辦法,交就交了”。而小作坊工人的個人所得稅,也從去年的300元上漲到今年的600元,當地人也把這個稅稱作“機頭稅”。
一名當地銀行工作人員透露,“小作坊的生意有好有壞,小一點的只有兩三人,最多的十幾人,多數大概是在七八人左右。有些人不按規矩來,生意不好就想賴掉(稅)。”
當地一名老板介紹,在織里鎮的小作坊,一般在鎮中心附近租一幢房子年租金大約3000多元,最多可容納十多人,簡單的服裝一人一天能加工50件以上,加工費300元左右,除去水電租金等費用,年收入能達7-8萬元。“所以對他們來講,600塊錢其實不算什么的,就是這一下子漲了一倍,他們就要鬧了。”上述老板說。
家住新光路的個體業主說,織里鎮的童裝加工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集打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工廠,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老板所辦的擁有大型廠房的正規工廠,又有本地人利用自家住房辦起來的小個體戶,在織里約有1萬來戶;二是純加工作坊,多數是從原來大工廠出來的安徽人辦的,在織里鎮或者附近的村里租用當地人的房子經營。
截至目前,湖州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已趕往現場指導處置工作,“事態得到有效控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