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式環保成砝碼 紹興出口服企兩極分化
就在普通服裝企業為“利潤”糾結之時,有服裝企業卻果斷地放棄一起微利單子獲得新的發展空間,既無價格優勢又無專業技術的服裝企業將漸被淘汰
紹興縣柯橋的舞都紡織是一家中小型服裝廠,接近年底,本應是忙碌的時候,然而記者看到,工廠內幾百平方米的制衣車間只有幾個人在,一半機器閑置。據工作人員介紹,工廠一半是內銷單、一半是出口歐洲的訂單,若在以往,全車間6個機組同時開都趕不及,現在只開了一半機組,“今年以來,出口訂單越來越少,最近幾乎一個都沒有。”
服裝企業出口訂單下滑
記者從經濟形勢不振,使得紹興紡織企業出口形勢非常嚴峻。2011年1~10月份,紹興市轄區內共出口服裝40152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08%,出口數量33053.88萬件(條),下降12.95%。但就在同樣的大環境下,也有不少服裝企業抗風險能力很強,在批次數量雙雙下降的情況下,“強拉”著紹興服裝出口總金額和單價穩步上升,總計金額141514.41萬美元,上升5.37%,足見紹興市服裝出口企業兩極分化嚴重。
孫武寧是錢清一家服裝廠裁床車間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原來廠里的200多工人,現在有三分之一都回家休息了,“今年形勢和金融危機那時差不多,不僅是出口訂單減少,關鍵還是沒有利潤可賺。現在紡織業各類成本都在上漲,但現在的買家下訂單,把價格壓得很低,只見訂單不見利潤,企業只能不做了。”
記者了解到,這種“不做不虧,做了就虧”的現象在不少企業都存在。“匯率、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一系列不利因素聚集在一起,我們的利潤空間已經到頂了,要提價格則更難。”一位服裝企業負責人姚老板說,形勢越不景氣,國內的企業同質競爭就越厲害,利潤一縮再縮。
姚老板還告訴記者,“以前對于企業來講,最喜歡接長單,但今年則不一樣,我們不敢接長單了,匯率風險太大,只能接短單。”確實,由于匯率、原料價格變化頻繁,出口企業普遍不敢簽長單甚至有單不敢接,出口企業利潤下滑比較明顯。
部分企業有突圍“砝碼”
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并不是所有服裝企業都處于“嚴冬”,仍有部分企業,訂單情況良好,生產在逐步擴大,產品價格提高,利潤增加。
紅綠藍印染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數碼印花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印制在服裝面料上的圖案像照片一樣清晰、逼真,而且千余款圖樣設計均獨一無二,國外的客戶對此非常感興趣。該公司一直以來訂單不斷,絲毫未受到影響,利潤率也明顯提高。
據了解,紅綠藍近幾年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攻克數碼印花關鍵技術,成功自主研發“數碼印花產業化技術”,實現了數碼印花技術在傳統印花設備上的批量化應用,此外還解決了“阿拉伯黑”的染色難題,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此類產品的技術壟斷。新款式、高科技、環保成了企業在特殊困難時期突圍的“砝碼”。
而且,就在普通服裝企業為“利潤”糾結之時,有服裝企業卻認為,“果斷地放棄一起微利單子,提升單價企業反而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近年,國內外紡織品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對仿真絲布這類女式時裝面料的需求猛增,客商只要能搶到貨就能賺錢。但目前紹興市紡織企業仿真絲布的生產效率受紡絲工藝落后的影響,產能一直徘徊不前。
紹興紡機集團發現這一商機后,集中公司的技術力量進行攻堅,經過幾個月的研發,成功生產出SJ338電腦一步法倍捻機。經過這種機器加工后的仿真絲每噸附加值可增加六千元,織的布每米附加值增加10元。負責人謝如炎介紹說,仿真絲布現在每米售價已經提高到了20多元,售價漲了,利潤自然也就增加了。
出口企業兩極分化嚴重
面對這樣的現狀,紹興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的專家分析,當前紹興地區的紡織業已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即規模較大的企業,占有優勢的生產資源,產業鏈長,這類企業抗風險能力強,生產成本低,具有價格優勢。另一種為規模較小的企業,有一定的產品質量,具有專業技術和專業設備,主要生產精品,或能進行特殊工藝處理,這類企業批次量較少,產量不高,但產品利潤高。
隨著外貿環境日漸嚴峻,盲目生產、交易、加工,只會失去市場競爭力,確立正確的市場定位,提升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完善管理體制,是企業的當務之急。若不加以重視,那些純加工,跑量,既無價格優勢,又無專業技術的服裝企業將逐漸被淘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