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服裝可以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接受記者采訪。
黑框眼鏡、豹紋小西裝,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服裝設計師吳海燕干練、時尚,3月6日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一名設計師,左手中國文化,右手世界文化,推廣加入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在時尚元素融合的中華民族服飾是我的理想。”
用服裝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
吳海燕現在是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從事服裝設計已經17年,設計中加入濃郁中國文化元素是她一直追求的作品特色。
“中國的服飾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怎樣在服飾設計中體現“東方”女性的美,有中國文化特點的服飾如何真正走向世界,是我這些年來一直研究的”。剛一見面,吳海燕對記者說起她近些年來的思考。
在吳海燕看來,中國的服飾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與品牌,能體現中國悠久歷史與輝煌文化,打造出中國人在世界上獨特形象。推廣“華裝”,成為她多年來研究中國服裝模式的一次嘗試。
而對設計有中國文化服裝的實踐、思考與探索最初的起因是因為她還在上大三時的一次敦煌之行中國文化給她心靈帶來的震撼。
“1983年我到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恢弘的古代敦煌飛天壁畫,中國文化的偉大給了我極大震撼。”吳海燕告訴記者敦煌之行后,歷經10年她一直都在思考怎樣通過服裝將中國博大深厚的文化傳遞給世界。
1993年,通過敦煌之行帶來的靈感,她將古典與現代的審美元素交融,設計的作品《鼎盛時代》成為她成功的嘗試,此后,她一直在探索嘗試將傳統文化元素加入到服裝中,運用各種形式服裝設計體現東方人的美,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
用“雅”文化元素體現中國女性美
吳海燕向記者介紹,現在她正與中國國家絲綢博物館合作探討研究一個課題,怎樣的服裝能體現中國女性的美,讓中國女性的著裝在世界舞臺上有自己的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有豐厚中國文化,所以中國人的服裝應該內秀、雅氣。”吳海燕說。在吳海燕的眼里,服裝也是中國多元文化的一種體現,但中國文化中,最經典的體現就是“雅”。{page_break}
吳曉燕說,雅可以是典雅、秀雅、風雅,過去中國傳統的宮廷文化,士大夫文化,都體現了中國獨有雅的文化。
吳曉燕認為,“雅是一種含蓄的美,”中國女性性格特點從古至今是含蓄的,中國女性美的打造應該是由內而外,服裝加入“雅”元素能體現東方人的美,中國婦女的形象在中國一定是“雅”文化。
怎樣將“雅”的元素加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吳曉燕說,“我把傳統與當下相結合的元素,比如我在給很多年輕人設計的結婚禮服時,用吉祥語言與紋樣,花型,把中國傳統吉祥文化融入到服飾中,很多年輕人都很喜歡。”
“隨著中國的發展、文明的遞進,服裝也在不斷的在改良,今天的雅文化體現在服裝上是保護傳承傳統服飾的特色、加入現在時尚元素,最終體現有特點的中華民族服飾雅文化。”吳海燕說。
用絲綢文化推廣有中國文化的服裝
經過這些年她對中國服裝研究后吳海燕說:“絲綢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現在很多國際名牌中都有絲綢,要樹立絲綢品牌,在服飾中要用好絲綢文化推廣中國文化。
“絲綢是我服裝設計中一個重要的面料之一,絲綢柔和娟秀的氣質也符合中國人的特點。”吳海燕告訴記者,現在與她正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合作,將絲綢上的設計活化為符合當下人氣質的作品。”
吳海燕說“我認為,絲綢不僅需要保護、傳承還需要創新,我現在設計上運用絲綢的傳統工藝刺繡,把中國古代的剪紙等工藝用刺繡的方法設計到絲綢中。”
除此之外,吳海燕告訴記者她現在與浙江的絲綢企業合作,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設計為浙江的絲綢產業的發展做點貢獻。
吳海燕介紹,現在浙江在培養高等院校的絲綢設計人才方面做了各方面努力,浙江的絲綢設計中,浙江的絲綢博覽會,服裝設計協會都是將絲綢文化進行互相交流,為絲綢設計吸取更多經驗。
“在服裝業中重整絲綢需要設計師身體力行,現在很多國人買國際面料,服裝服飾,但我們要有中國文化特點的服飾,自己的品牌。才能通過服裝推廣中國的文化。”吳曉燕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