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服飾第一街為何患上“冷熱病”
近幾日天氣晴好,氣溫一路飆升,隨之而來的是,春裝一洗前段日子的“尷尬”,成為各大商場的“春裝,在不同的商場,銷售大不相同。同一條街,為何生意有這么大的差別?省城服飾第一街何時俱榮?
現象:這邊生意爆棚,那邊“門可羅雀”
3月24日上午,“四季青”的一家店主周自梅開了兩筆單子,兩件針織衫100多元,當天下午,也賣出了一件女式開衫。周自梅算了算,當天她的營業額150元,而據其說,這已是她最近以來,生意稍好的一天。
與周自梅一店之隔的丁燕峰,除了“四季青”的店面,在白馬還有兩間鋪子。“在‘四季青’我算比較好的,一年可以賺10來萬,但不及白馬的一半”。
當天上午11時許,兩位女孩在白馬一期的四樓“麗想”店“淘”走9件女裝,四件打底衫、兩件春裝外套、三件格子休閑襯衫,共花了1000多元。不愿透露姓名的營業員說,店內日均營業款在1000塊左右。“剛過完年,生意不是很好,旺季時,每天營業款在2000到3000不等”。
省服裝商會執行秘書長陳潔庚告訴記者,2006年,為了打造新站試驗區商圈,站前路被冠以“安徽服飾第一街”,到目前,站前路共聚集了8家11個商場,每年交易額120億~150億元,而白馬一期的交易額就占據1/3。
在白馬“強勢”的光環下,原先的中綠服飾廣場已易主,更名為中綠廣場;光大國際服裝城更名為世貿商城后,經營依舊不景氣,偌大的商城,只有幾十戶商家在苦苦支撐著。
同在站前路上一條街,為何各家的生意不一樣呢?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管理不到位?
“盡管招商很成功,但商鋪產權出讓后,商戶自主經營,無法集中規劃,不利于整合營銷。”瑤海區商務局副局長滕勇對商場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四季青”市場部經理丁其鳳認為,由于管理不到位,隨之帶來一系列效應:商戶隨意關門歇業、人流量減少。
白馬服裝城董事長汪登厚告訴記者,一個專業市場的建立,更依賴后續的經營管理。“開業初期由于各方面的重磅推出和大力宣傳,能吸引極大的人流,而后宣傳的減少以及管理者在對市場的洞察、調整方面能力的欠缺,易導致市場的動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