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棉紡業的改革迫在眉睫
被稱為“中國棉花之都”的濱州,其棉紗出口量曾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當地很多紡織廠已經人去樓空。位于山東省武城縣的某紡織有限公司已關門停工,該公司只有1萬紗錠,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員說,“現在很多紡織企業的生產量都調到很低水平,市場非常不好。”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鄆城、高密、夏津等地,聚集了幾百家中小型棉紡企業。
“由于整個棉紡行業不景氣,大部分中小棉紡企業限產,一部分已經停產。”德州市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說,很多年生產量在10萬—50萬紗錠的中大型棉紡企業,如今普遍開工不足,導致棉紡織行業集體進入“冬眠”。
如果把港口比作口腔,港口不斷地進食,具有胃部功能的倉庫嚴重“積食”。而下游的棉紡企業消化吸收偏弱,因此導致目前棉紡行業系統出現紊亂、消化不良的病癥。
紡織服裝行業的低迷,其實從去年已開始顯現。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紡織品累計出口9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2.9%,但增速下滑6.5個百分點。山東省今年1-6月份累計出口91億美元,同比下降4.2%。
與2009年初32000元/噸的棉花價格高位相比,如今的價格可以說是平價。馬俊凱向記者說,今年全世界棉花種植面積大、產量大,供過于求,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棉花消費減少,使得國際棉花價格大幅下降。與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棉花沒有絲毫的成本優勢。
近期國內棉價走低,沒能讓紡織企業從中獲益,且打擊部分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周吉所在的村莊,多是鹽堿地,水量小,不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如果不是土壤限制,農民肯定都已經棄棉種糧。”周吉說,“最近聽說棉花又在降價,每斤3塊2毛錢,2010年棉花價格最高時曾達到7塊錢一斤,現在種棉花掙不到錢。”其實,山東省的棉花種植面積一直在下降。馬俊凱介紹,德州2012年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30萬畝,比去年下降20%,而整個山東省則下降15%。
日前,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2011棉花年度紡織企業生存狀況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當前紡織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受訪企業選擇比重最高的三項依次是:“行業產能過剩,價格競爭激烈”、“價格下跌,庫存貶值風險加大”、“國內外訂單減少,市場開拓難度加大”。此外,“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也是長期存在的因素。該調查顯示,棉紡企業普遍對未來預期偏向謹慎,65.5%的受訪企業預期紡織行業“繼續緩慢下行”。
專家認為,壓港其實只是表面現象,棉花等壓港背后折射出上下游產業的生存現狀,行業積弊、粗放式投資,才真正值得引起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