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業正式步入轉型期 將走新型產業發展之路
經過30多年粗放式快速發展的中國皮革業正式步入轉型期。但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到哪里尋找時尚與科技?產業如何承接轉移,到哪里發現新的市場與機遇?
面對疑問,集合了國內外上千家皮革龍頭企業、全國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的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與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的開展向行業釋放出了積極信號。
中國皮革協會最新披露,今年上半年,受國際市場疲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皮革行業生產、效益、進出口指標和增速持續回落。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出口334.61億美元,同比增長9.1%,增速回落18.74個百分點;進口37.6億美元,同比增長9.3%,增速回落10.94個百分點;實現順差297.02億美元,同比增長9.05%。至此,皮革行業進出口增速告別雙位數時代,全部跌至10%以下。
在中國皮革協會對上半年行業運行的調研中發現,從市場來看,出口型企業比內銷企業難做,外銷比重大的企業銷售下降,外銷利潤下滑;從規模來看,品牌鞋企、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雙的鞋企抗風險能力和盈利水平較高,而中小企業則有關停倒閉之狀況;從品牌來看,為國外大品牌加工的企業,訂單縮水嚴重,且議價能力較弱。
“不能抵擋短期內保持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誘惑,意味著從長遠來看總有一天要栽跟頭,在世界經濟的調整期,低速增長是皮革行業對外貿易的一種自動防護。”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說,低速增長反而利于皮革行業的轉型升級。
面對比較嚴峻的現實,國內企業正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在展會上,皮革生產基地的企業抱團參展,突出宣傳區域品牌,打造集群形象,以產業基地的資源聚集效應和成本優勢吸引大量國內品牌企業及世界知名采購商的訂單,展現出中國國際鞋類展獨具的正能量。
奧康集團表示,目前公司從意大利、德國、捷克引進500多臺先進生產設備,正在對生產基地流水線進行全部改造,改造后每條生產線均降耗20%至30%,日產量能提高500雙,也更節能環保。
上半年,四川皮革及制鞋行業首次呈現負增長,四川上千家外貿鞋企中,營銷自主品牌的企業不超10%,四川平均每雙鞋子的出口價5美元,但艾民國際有限公司的高端品牌女鞋在歐洲市場的均價卻達到驚人的400歐元。艾民公司董事長劉瓊英介紹,這在于公司每年將利潤的70%投入研發,并通過制造技術提高生產效率20%。
與此同時,隨著產業梯度轉移涌向中西部地區,安徽、湖南、江西等資源和勞動力大省都在搶食“東鞋中移”這塊大蛋糕。
“產業轉移要全盤規劃,合理控制規模,考慮綜合環境承載能力,合理配置上下游產業,處理好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關系,提高協作分工水平,要讓企業轉得進來、更留得住。”蘇超英指出,中國鞋業的產業轉移和轉型是大勢所趨,但轉移不是簡單搬遷復制,而是在新技術、新平臺上實現新跨越,走轉移與轉型結合、擴張與提升共進的新型產業發展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