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企發展關鍵詞:精打細算 關停外遷 熱情招工
厚街故事:東莞鞋企洗牌到尾聲
[ 多位家具、玩具、服裝等傳統制造業人士有個共識,東莞越來越只適合中高檔產品制造商生存,能挺過調整期的企業,就有從谷底反彈的機會 ]
9月底,東莞喬鴻鞋業車間四條生產線已經重開了兩條。喬鴻鞋業執行董事郭俊宏說:“現在已經過了最差的時候。”
在經歷了一陣寒流之后,對成本極其敏感的東莞鞋業的洗牌已經到了尾聲。
“現在厚街留下的都是生產中高檔鞋的企業,很多沖量、單價低的鞋企已經外溢到福建、溫州一帶。” 在厚街打拼了十幾年的王志中說。
從沖量到品質提升的行業,并非只有制鞋業。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家具、玩具、服裝等傳統制造業人士有個共識,東莞越來越只適合中高檔產品制造商生存,能挺過調整期的企業,就有從谷底反彈的機會。
精打細算
東莞厚街以制鞋和家具為特色產業,這里聚集了幾百家鞋企以及產業鏈配套企業,鞋機、拉鏈、網布、反光材料、皮革等配套產業一應俱全,素有“世界鞋業看東莞,東莞鞋業看厚街”的說法。
說起現在的經營狀況,70多歲的喬鴻鞋業董事長郭正津很有底氣,經過2008年危機后的主動調整,他的工廠已經算是穩健經營。雖然代工品牌數量下降了15%,但目前仍有30個左右,每年出口鞋量保持在500萬雙左右。
“去年以來,客戶下訂單時已經在不斷壓低價格,2008年以前9美元一雙鞋,現在客戶出價7美元,利潤被壓低了20%。”王志中說,工廠即使不接單每月還是會有一兩百萬的固定開銷,如果能降低成本,即使讓一點利潤給客戶,鞋企都會硬撐著接下來。
為此,鞋企不得不在各種成本上精打細算,比如,以前為了接到訂單,會將客戶打樣時的成本承擔下來,但現在盡量會和客戶溝通雙方各承擔一半。同時拉緊發條,減少差錯率,用創新方式改善管理生產。
兩個月前,厚街鎮政府篩選了一批重點企業進行生產管理輔導,政府和企業各支付5萬元,管理顧問到工廠觀察并評估效能,提出針對性改善建議,喬鴻鞋業是其中之一。
“三四年前,干部跟員工說話,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現在必須好好溝通,讓員工對公司更有向心力,更為公司著想。”郭俊宏說,喬鴻設置了專門的獎勵金,員工發現問題就投到信箱,如果能夠被采納整改,員工會得到激勵。
引入港臺生產力輔導機構是東莞的首創,東莞外經貿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從2008年起,東莞資助近1億元支持20多家港臺生產力輔導機構在東莞設立辦事機構,政府最高資助30萬元給每家參與輔導的企業。
目前這一做法已見成效,1200多家被輔導企業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平均下降10%,出口上升16%,產能增加13%,凈利潤增加11%,稅收增加11多億元,新增品牌超過114個。
關停與外遷
王志中說,2004年~2007年是厚街制鞋業的繁盛時期,2008年以后,因為新《勞動合同法》實施、金融危機以及原材料、人工等綜合成本的上漲等諸多因素,很多鞋企關停、倒閉或外遷。
2011年,一些中大型鞋企如安加鞋業、飛利達鞋業、聯運鞋業等公司陸續關閉或搬遷,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騷動。
東莞大型鞋企華寶鞋業已在江西贛州開設約有1萬人的工廠,今年還開到了埃塞俄比亞。
今年9月底,厚街大型貿易公司旭而發也因為人工成本壓力,將公司移到福建泉州。
東莞港之杰實業有限公司經理廖永杰對本報記者說,公司原本打算在東莞擴大制鞋生產線,但由于“市場情況越來越惡劣,用工工資越來越高,人工成本增加30%”,他們把生產線轉到內地,東莞公司只負責接單、設計和打版。
廖永杰說,他身邊很多公司也采用了類似形式,研發、接單機構留在珠三角,生產廠移到內地。他解釋,“東莞越來越只適合生產中高檔產品,生產低檔產品倒閉概率很大。”
東莞鞋材行業協會會長方沛基認為,東莞將成為中高檔鞋企的聚集地,原材料、人工綜合成本上升之后,單價高的產品才更有競爭力。
東莞外經貿局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厚街的制鞋企業從2007年的600多家減至2011年的400多家,從業人員從15萬人降至10萬人左右。包括制鞋業在內,2008年以來,東莞加工貿易自主品牌擁有數量從2068個增加到4325個,增加2257個,增長近一倍;加工貿易企業新設研發機構441個,是2008年之前總數的49倍。東莞平均每雙鞋的出口價格比2008年提高了171.4%;平均每件服裝出口價格比2008年提高了61%。
厚街經濟科技信息局副局長張杰對本報記者說,轉型升級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生產力增強,雖然企業數量減少,產業已逐漸往設計和品牌發展,厚街制鞋業的產銷值從150億元升至380億元,增長2.5倍。
“想靠代工和品牌兩條腿走路的企業越來越多。”厚街一家童鞋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說,通常一個品牌的正常運作前期投入至少上百萬,但投入之后并不能預知結果,這考驗著企業的勇氣,但為了生存還是要走上這條路。
熱情招工
作為勞動力密集產業,厚街制鞋業面臨的更大困境是缺工。
9月進入鞋業旺季,喬鴻鞋業兩條生產線仍有三四十名工人的空缺,為了如期完成訂單,工廠不得不加班。這對老板來說是無奈之舉,加班要給工人1.5倍的工資,周末則是兩倍。
記者在厚街汀山百悅廣場幾個招聘普工攤位上看到,應聘者寥寥無幾;工業區內緊鄰的幾家鞋廠門外掛著“大量招收普工”,“歡迎老員工回家”的條幅,但仍門庭冷清。
打工者的離去也讓厚街稍顯冷清,一位在厚街開了6年的士的司機對記者說,明顯感覺厚街人少了很多,以前的商業街康樂南路車開不進去,現在暢通無阻。
厚街著名食街珊瑚路的蕭條,也成為人員減少的佐證。“2004年~2007年,珊瑚路上人頭攢動,去餐廳要提前訂位。現在,很多餐廳因為經營不下去,轉做其他。”王志中說。
一邊訂單下滑,一邊是缺工,這似乎是個悖論。“鞋和服裝是永不落幕的產業,企業少了,就給留下來的企業帶來訂單的機會,缺工問題一直存在。”方沛基解釋說。
“再過一兩年,缺工帶來的問題會更明顯。”王志中更擔憂,大量品牌培育起來以后,厚街還將面臨中高級人才缺乏的困境。
盡管如此,王志中對厚街鞋業仍抱有希望。“東莞留下的多數是體質好的企業,管理、財務、企業文化方面更健康更規范。現在正是跌到谷底、慢慢盤整的時候,需要做好準備蓄勢待發。”
9月底,王志中剛剛進入喬鴻鞋業任業務經理,他和郭俊宏是曾是臺灣鞋業高階人才培訓班第四期的同學。如今已經結業的九期學員中,有40多位都在東莞鞋企工作。
夜幕之下,“世界鞋業總部正在招商”的廣告在不同的建筑物外墻上非常顯眼,一個碩大的廣告被出租車逐漸甩在身后,上面寫著“誰說東莞沒有設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