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區織里鎮打造全國品牌童裝的先進制造中心
晚上10時,當整個湖州漸歸寧靜時,吳興區織里鎮卻開始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人氣最旺的就是富民路。
這條縱貫鎮區中心的大街,店鋪林立,溢彩流光。新老織里人或結伴而行,或互相熱情地打著招呼,三三兩兩來這里購物、聚餐、唱歌、看大片,盡情享受都市般的夜生活。
眼前的繁華和諧令人沉醉,誰能想到,就在一年前的織里“10·26”群體性事件中,富民路曾集聚了數千人圍觀,是當時的“風暴中心”。
時隔一年,深秋時節,記者再次走進這一名聞遐邇的“中國童裝名鎮”,看到的不僅是判若兩景的富民路,也聽到了前三季度織里童裝銷售逆勢增長15%、繼續領跑全國的喜訊,深深感受到了織里悄然發生的嬗變。
環境之變:以人為本,發展波折倒逼社會管理創新
見到施翔燕時,她正和員工們一起在食堂吃午飯。施翔燕是安徽廣德人,十多年前來到織里鎮打工,去年在織里鎮吉昌路創辦了“童心緣”公司。
食堂是企業自辦的,干凈整潔,木椅木凳,很有農家樂的感覺。菜品也不錯,七八個人一桌,四菜一湯,葷素搭配,飯不限量。除了食堂,公司還提供住宿,一般兩三個員工住一間,也有單人間和夫妻房。務工者多為80后、90后,講究生活質量,車間里他們一邊操作縫紉機一邊還能聽音樂。施翔燕說,現在織里的童裝企業普遍重視勞動關系和諧,想方設法讓員工吃好、住好、待遇好,大家就像一家人。
開心滿足,這是新織里人施翔燕的表情,也是今日新老織里人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而這一切來得一點都不輕松:因為童裝產業,織里人口已近3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20萬人,社會管理“壓力山大”。在去年“10·26”群體性事件前,織里人還有2006年“兩把大火”的慘痛記憶。
織里鎮童裝辦主任吳榮江介紹說,以前織里童裝企業大多是生產生活倉儲“三合一”。2006年“兩把大火”后,根據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湖州市、吳興區和織里鎮合力整治,首先對童裝企業進行隔離改造,即在生產生活樓層之間用鋼筋水泥物理隔斷,同時在外墻安裝防火救生樓梯,兩年投入4億多元,改造了1000多幢樓。
隨后織里又開始實施生產和生活徹底分離改造。集聚了100多家童裝加工企業的南京路示范街,是率先進行分離式改造的街區。
走進位于這條路上的“奧帥龍”童裝企業,我們看到,沿街的三層樓中,一樓包裝銷售,二樓裁剪,三樓成衣生產,同時,這幢樓后面還有一座姊妹樓,也有三層高,一樓是食堂,二三樓為住宿,不僅消除了消防安全隱患,員工生產生活也更舒適。
更科學合理的“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也在實施中,并已初步建成有幾百家企業入駐的四個童裝工業園區。
以人為本,更多改變正在進行中。一個投入1200萬元實施的“智慧織里”工程已經初步建成,讓社會管理可梳理、智能化;全鎮劃分489個服務網格,做到有求必有所應;通過積極創建“基層黨建引領社會管理創新”示范街區,兩新黨組織、流動黨員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新織里人醫療服務實施辦法》、《新織里人子女教育保障暫行辦法》等相繼出臺,保障新織里人的權益。眼下,近4.5平方公里的城中村區域正在實施集中改造,康凱路180戶“三合一”房子已開始拆除,將完全轉型為商業街。這片區域今后5年將建成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為新老織里人營造一個更加宜業、宜居的新生活環境。
“創新社會管理,是和諧織里的題中應有之義。”吳興區委常委、織里鎮委書記丁芳芳深有體會地說。目前,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者不僅安心在織里就業,他們中越來越多人在這里創業、安家,更深地融入織里、扎根織里。僅像施翔燕這樣來自安徽的打工者創辦的童裝企業,就有兩三千家。
業態之變:搭載網絡,“織里制造”插上飛躍新翅膀
10月9日,杭州濱江區,織里鎮數十位童裝骨干企業的“掌門人”齊聚阿里巴巴集團“光明頂”,共同見證“阿里巴巴織里童裝產業集群平臺”的正式啟動,這也是阿里巴巴首次與國內產業集群的戰略合作。
攜手炙手可熱的電商大佬阿里巴巴,無疑是織里童裝發展進程中的一次新機遇。對這次新機遇,織里童裝做好了充分準備。
時間回撥到一年前,其時,土生土長的織里人、童裝二代企業家郁昌開始一次嘗試——成立浙江智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童裝企業打造一個電子商務平臺。
一年過去了,當郁昌來到阿里巴巴總部,面對自己的商業榜樣,在滿懷尊敬的同時,郁昌也多了一份歷練后的自信——在經過近一年的運營后,“智尚”已經成為織里童裝企業進軍電子商務的孵化器,一期入駐企業88家,而且,幾乎每一家企業都有收獲,電子商務銷售之好出乎意料。
郁昌預計,今年織里童裝網絡銷售可達10億元。未來幾年,網絡銷售更會呈現翻番式井噴。
“織里童裝企業多數規模小,銷售屬于坐商模式,發展空間很有限,電子商務可以改變這種狀態,這對織里童裝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吳榮江說。
“織里制造嫁接電商之路將勢不可擋!”作為織里童裝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衣草人”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偉忠說得更堅決。他介紹說,“布衣草人”2009年抱著“甩庫存”目的起步做網絡銷售,2010年就做到1000萬元,今年已在網上開了兩次訂貨會,全年銷售目標是5000萬元。
“借助網絡銷售,織里童裝的集群優勢、快速反應能力將充分放大,走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吳榮江充滿期待。
模式之變:兩端攀升,裁出童裝的“微笑曲線”
“做了十來年,想法越來越簡單。”在一幢充滿藝術氣息的辦公樓中,作為織里童裝企業的龍頭,“今童王”董事長濮新泉娓娓道來。
“今童王”已經躋身“中國童裝十大品牌”,他們有一支20多人組成的專業研發團隊,每年設計開發600多款童裝。還把一部分設計外包意大利,雙方每年合作的高檔童裝達400多款。今年,他們試水把文化創意注入童裝,做長做強童裝產業鏈。投資1000多萬元拍攝的動漫《今童王世界》,前26集今年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后,好評如潮。目前,圍繞這部兒童劇,“今童王”正在開發系列衍生產品。“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品牌、做創意。”濮新泉說。
濮新泉的感悟,折射出織里童裝企業正在畫出一條日益清晰的“微笑曲線”。
李結滿是織里童裝安慶商會會長,這位同樣從打工者成長起來的企業主告訴我們,在他的老家望江,有60余個童裝加工點在為他做生產,他在織里的工廠將款式設計好、面料裁剪好后,發到望江加工成衣。根據他的打算,明年徹底不做生產,全部外包到望江,在織里再多聘請幾個設計師,集中精力做設計。
整合周邊安徽、江西等地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把生產環節轉移出去,專注設計和營銷,對童裝企業的這種變化,吳興區、織里鎮均喜在心頭。就在上個月,吳興區與相隔僅三四小時車程的安徽望江縣簽訂協議,在該縣高士鎮、賽口鎮共建童裝生產基地,為織里企業外包加工,設計營銷則由織里企業負責。
吳興區副區長溫建飛表示,織里童裝不會再走量的擴張老路。他們在激勵扶持童裝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的同時,著力做好減量提質。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正在全力推進“依法管理淘汰一批、提高門檻控制一批、城市更新減少一批、政策引導優化一批、異地合作轉移一批”,謀求把織里打造為全國品牌童裝的先進制造中心、設計中心、營銷中心和產業示范基地。
最近,織里面向全國征集了童裝區域品牌廣告語。10月27日,織里鎮16個童裝轉型升級項目集中開工,將形成年產850萬件精品童裝生產能力。由織里與國家有關行業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全國性童裝設計大賽,也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